当前位置:首页 >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 >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

来源 路遥知马力网
2024-06-28 14:26:5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以及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一开始打开这本书就是摘自理想国的一段话,看得我是似懂非懂。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错字连篇的“近步”报告。主人公查理是智商只有70的低能人,他觉得如果他变聪明了,那么大家都会喜欢他,所以他很努力的去学习。也正因为他有着善良坚毅的性格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选择他为实验人。于是随着查理心进步报告,也看到了他飞跃似的成长。似乎查理得偿所愿了,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社会、人性的复杂又启是解决单一的问题就能一劳永逸的?

随着查理变聪明,他看清了30年来自己可悲又可笑的人生,他的亲人,他那些所谓的朋友都变得面目狰狞,他看到了人性。他发现他的妈妈没有真的关心和爱过他,他的那些“朋友们”也不过是在看他笑话。他之前的生活都是建立在智商七十上的美好幻象。因为他不懂,所以他活得像个孩子一样开心。然而随着他的智商变成了140,他以前的世界就崩塌了。他发现他不过是承托别人优越感的工具人,他没有得到过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尊重。

看到这里我也不经反思,是不是在面对一些弱于自己的人时,会显得傲慢和无理,会不会无意识的就展现出自己的不耐烦和看不起呢?我想一定是有的,我觉得人们总是在为自己找优越感,别人有的我一定要有否则我就低于别人,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是谁规定哪种人更高贵呢?只不过是一些社会规则使得我们自己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抛开这此些外因之后,其实大家都是平等的。

查理从黑暗走向光明,看清了人世百态,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也在失去着什么,随着智商的提高,欲望和烦恼也随之而来。他以为变聪明可以解决他之前的困扰,如何和别人一样,如何得到别人的喜爱,可变聪明之后才发现,这不过是个开始,人永远无法简单的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问题简单化,觉得只要拥有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似乎我们就能解决眼前的烦恼了,可哪有那么容易呢?

书中有个理论:智商高不代表着智慧高,智商是容器,而往里面加什么东西加多少东西则取决于我们自己,而容器里面的才是智慧。记得增加人生的宽度,看得多了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才会对一切心存敬畏,尊重一切。

而最后查理又从光明走向了黑暗,变聪明也是有代价的,就是在极速增长的同时,后面也会急速衰退,于是查理在聪明了之后,而在这期间他也达到了常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然后就又回到了之前,不一样的是,他的那些朋友在他变回低能后,却真的展现出了他们对于查理的关心和爱护,这是我看到的,虽然他们之前不断嘲笑查理,但肯定不单单是看好戏,在这之中也一定存在着他们对查理的关心,只不过关爱存在感由于他们的优越感而变得非常小。所以才说人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的,善恶本来就相伴而生。

读到最后我似乎有些理解开头那段话了。以文章最后一句作为结尾吧。

“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

NO.115《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美国】丹尼尔·凯斯

前言:《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点在于有趣而浪漫的书名。在今年的423读书日活动上,看见了学校公众号推荐该书的理由,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便开始拜读。

正文:本书的作者是丹尼尔·凯斯,他在布鲁克林学院修完心理学之后,曾担任杂志编辑、时装摄影等工作,继而担任高中老师,其间,即开始从事小说创作。他的著作以科幻小说为主,其中以《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和《24个比利》最广为人知,此外也以擅于描写多重人格的人物而著称。1959年首次发表中篇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初试啼声即荣获“雨果奖”。到了1966年又以长篇化之《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获得“星云奖”。1968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改编成著名电影《查理》,饰演查理一角的演员克里夫·罗伯森,更因该片而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之殊荣。

书名中阿尔吉依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被用来进行智能改造的老鼠。《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讲述了心智障碍者查理因为他个性和善、学习态度积极被选为智力实验的研究对象。经过该实验后,查理从一个智商只有68的普通人变成了一个智商185的天才。这种飞跃式的智商提高让他回忆起许多过去让自己困惑不已、模糊不清的记忆。且在不同智力阶段,查理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感受也随之改变。整本书以为查理作为第一视角记录下整个实验过程的心理变化和思考过程,而这份完整冗长的记录报告也随着查理心智状态的变化不断转换呈现形式。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智力低下者变成高智商的天才后又重新变回智力低下者的故事。

查理自开始写进步报告以来,笔墨最多的便是关于自我身份认知的渴望与迷茫,他自童年起便渴望从争吵不断的父母处获得亲情,渴望自己变聪明,以便和面包店的员工成为好朋友。他仰慕着学校的女老师,用羞怯却纯良的眼睛看着他不懂的一切。当手术的效果逐渐显现,查理清晰回忆了起那些被当做累赘和笑料时的窘迫,也以此产生了愤怒。然而在智力获得进一步提升时,查理便说服自己敞开心扉去触碰那些痛苦的回忆,在不断深入研究学术知识的同时去突破自我寻找着关于亲情、爱情和自我价值的真相。本以为阿尔吉侬的衰败和死亡会令查理陷入狂躁的恐慌,然而查理却在烦躁行为的干扰下,用智慧使自己保持尽可能的理智。在心智与身体状况的极速转换中,查理始终保有对智慧的追求和对心底善良的守护。

在我们的一生中,至少要经历一次蒙昧无知,这便是我们刚刚出生时的幼年时代。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有很多。我们没有美德也并不邪恶,我们的言行遵从于初始的本能。随着成长,我们逐渐被世界装载了大量规则,不过当我们年老的时候,便又会开始逐渐遗忘这些后天加注在我们身上的东西,重新回到纯然无知的世界中。

如果非要选择,或许傻子才更快乐,因为不懂,也就感觉不到痛苦。我们都曾路过蒙昧无知,直到最后才明白,理解是最大的残酷。可是即使如此,即使这个过程会很痛苦,我们还是会选择努力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智商和智慧相匹配、明白残忍也感受得到快乐的人。

查理也像任何一个经历过成长期的人那样,曾困扰于虚荣、蜕变和性。但不管是作为愚钝的“小查理”还是直面死亡和失忆的“大查理”,他在每个阶段都努力抓着可以留住的东西。以至于最后的最后,他几乎忘却了一切,却依然乐观地抱着幸运兔脚和马蹄铁,相信世界上存在着让自己变聪明的魔粉。我在查理的进步报告中看到了他的非凡经历,也看到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一生。或许未必如查理这般浓墨重彩,但其中的纠葛、迷茫、感悟与和解,也曾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痕迹。

阿尔吉侬最终死去,查理选择在沃伦之家渡过余生,塔齐克马被送到实验室全面停用。他们的一生证明了制造智能的道路上有些道路不通,而证伪与证实一样有价值。探索的道路自行生发,花束和永恒的凝视献给阿尔吉侬们。

读完整个故事很难不为查理感到伤感,在没有变聪明以前,周围的一切对于他而言都是充满了善意,查理拥有很多朋友,尽管我们心酸那些人只不过是在捉弄他。拥有了知识的他,感受到的只是无尽的孤独。至始至终,能够与他相通的,只有小白鼠阿尔吉侬,所以当他看着阿尔吉侬慢慢走向衰竭,查理也看到了自己命运的最终走向。

结语:如果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那是给它的爱,也是给我的爱,谢谢善良的你。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本书开篇就引用了柏拉图的这段话,读完全书,心想:这段话不就是阿尔吉侬和查理的真实写照吗?不管是灵魂还是肉体,我想查理他们都经历了从黑暗步入光明、从光明再回到黑暗吧。

      先来看看这本书的官方简介:这部小说探讨了心智障碍主角查理·高登与白老鼠阿尔吉依在医疗介入后,身体与心理的变化。 声称能改造智能的科学实验在白老鼠阿尔吉依身上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下一步急需进行人体实验。 个性和善、学习态度积极的心智障碍者查理·高登成为最佳人选。 手术成功后,查理的智商从68跃升为185,然而那些从未有过的情绪和记忆也逐渐浮现。从心智障碍变成最强大脑,他才明白,理解是最大的残酷。

      这本书可以说是查理的日记,但这个日记是要给研究者看的,即“进步报告”。在最开始阅读的一个小时里,我读得非常吃力,差点被劝退。因为查理的智商还处于68,所以“进步报告”中有很多错别字以及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句”,比如说把“进步报告”写成“近步抱告”和类似“斯特劳斯医生说从现在起我因该写下我想到和记得以及发生在我生上的每件是情。”这样的句子。强迫症可以先忍一忍,因为内容是值得的!

      书名《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阿尔吉侬是一个人,是主人公,没想到阿尔吉侬是一只实验的小白鼠。那为什么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而不是献给查理的花束呢?这项实验只对动物做过,查理成为了第一个被实验的人。我不能像高中做阅读理解一样去分析书名的来历,但我想书中阿尔吉侬经历的在某一方面来说也正是查理经历的。随着实验的推进,查理对阿尔吉侬的感情在不断变化,查理从焚化炉的虎口救出了阿尔吉侬,在最后还不忘记交代“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

      智力高度发展,情感却没有同步成长。通过各种实验、治疗,查理逐渐变聪明了,智力甚至超出了正常人,报告中的错别字逐渐变少、开始运用标点符号、开始记事、开始感知事物、报告中的语言也更加深刻。查理变聪明了,他可以在面包店胜任其他的工作了,但他所谓的“朋友”却对他没有好脸色。查理智商变高了,但智商变高却不意味着人变成熟了,他还停留在“嘲笑”=“喜欢”的阶段。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实验的结果如何?就像阿尔吉侬一样,实验失败了。读到后面,发现查理又开始写错别字,当“难过”变成“南过”的那一刻,他跌落到了比原本更低的地方,进了自己的“焚化炉”。“拜托……拜托不……不要让我忘记怎么读和写……”短短几个月,查理变得聪明,却又跌入深渊。看到这,我已经不知道变聪明对查理而言是好是坏了。

      书中还涉及了家庭与爱情,看完无以言表,就像简介写的那样,“理解是最大的残酷”。

天才的悲剧——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读书人对电子书的存在一直没能有个统一的看法,各有所见。我沉迷于纸质书籍细腻踏实的触感,像是在倾听一位老者的诉说,我也受利于发展的科技,得以从堆积的纸张中解放身体。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丹尼尔·凯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但在书店似乎很难寻找到它,我不止一次埋怨自己所在的小城市不能拥有更丰富的书库,使得我不得不开始接触电子书。丹尼尔学心理学出身,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得令人感叹,如果你对人格分裂有点兴趣的话,我想你不会不知道丹尼尔的《24个比利》。

《阿尔吉侬》以日记的形式讲述智障查理接受了一个大脑改造试验,在人体试验前早已经有一只名叫阿尔吉侬的小白鼠接受了试验而且效果颇佳。试验初期查理要和阿尔吉侬比赛,阿尔吉侬总是会赢。随着试验的进一步深入,查理真的如科学家们所愿变得聪明起来,到最后甚至比为他做大脑改造手术的教授都要聪明,完全像个天才。

令人羡慕的转变,就像那些“小伙子出车祸意外成为数学天才”的新闻一样,给平凡人的世界里带去一点希望,却绝不会使你成为其中的主角。突然得到的东西诚然会勾起人性中的嫉妒之心,但它是否真的能如人所愿还有待斟酌。

变成天才的查理因骄傲放纵而失去了在面包店的伙伴,因质疑权威而失去了教授的信任,也因为心智正常而失去了在低智商时期的纯粹。他聪明,他也猜忌,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不再相信任何人了。自私自利在查理身上一览无余,到这里不会有人像以前一样同情他了,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就在他达到智力巅峰时,一同进行试验的小白鼠阿尔吉侬的状况开始变得糟糕,查理意识到它不能像以前一样能轻松走出迷宫,逐渐退化成为原来那只普通的阿尔吉侬,这也是他的命运。故事的最后,查理变回了原来的查理,失去了以前的工作,搬进了疯人院。

全篇篇幅不长,花两天的闲暇时间就可以读完了。一篇文章一个故事总会给人带来或多或少的感受,如果这本书什么都没给我留下那也不值得我花时间来推荐。

最初的查理是用善来看待这个世界的,尽管他被父母抛弃,被同学同事欺负,被顾客路人嘲笑,但是在他眼里这些都是不同人向他表示喜爱的方式。听起来有些可悲不是吗?分不清好意坏意,像个懦夫似的一味接受。可当我仔细想想的时候,又觉得他很明智——即使这并不由他选择,人活在世上就与世间的许多事情关联上了,对不同的事物有不一样的情绪,信任,猜忌,利用,支持……复杂多样的关系下心境难免会被外物影响。日本文学家宫泽贤治与中国文学家范仲淹不约而同地说过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对淹没于尘世的人来说谈何容易?但是智障查理做到了。他用自己的一套规则来衡量世界,并且直到参加试验之前从未改变。

在查理逐渐展现自己才能的时候,他的朋友不接受原本愚蠢的查理突然之间变得比自己更聪明,查理也由于智商的提高而变得有些自以为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群体,他甚至忍不住开始嘲笑其他智力障碍的朋友,此时查理仅仅是普通人而已。

许多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如何获得认同就成了人生的重大课题,有些人甚至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的认同感。从儿时牙牙学语提前到上学的学业争优,从工作的步步高升到名誉节节高升,所有一切都无外乎为了得到赞扬得到脸面,仿佛这样就能得到社会认同——事实上这样的确能获得社会认同。但这是正面方法,并不是唯一方法。只要说法具有足够煽动力,依靠诋毁别人,议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效果。普通人难以克服先天缺陷,所以查理也不例外。

等到查理达到智力巅峰,他所见到的又是另一个世界,是知识的世界,这个世界更加纯净,但也并不事事如人意。他无法轻松地与人相处,却能简练地应付疑难知识。此时在他身边只有当初智力培训班的年轻老师爱丽丝支持他,直到他完全退化。人生的跌宕起伏使得查理心灵变化巨大,他就像主演了一台烂尾的舞台剧,失去对所有事情的记忆,一切又仿佛回到原点。

从查理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第一人称视角也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我贫乏的词汇不足以将这本书的全貌为大家展现,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己体会才能有所收获。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感动到读者不忍再读第二遍的杰作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集五、六十年代优秀科幻大师十一篇杰作的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本书第四篇,感动到读者不忍再读第二遍的杰作。

以第一人称出场的主人公“我”是个智商水平不到68,在塑料厂以打扫厕所为主要工作的青年,低能人的“我”自然成为工人们奚落打趣的对象,“我”对此无动于衷,理解为这是人们对我的喜爱。

阿尔吉侬是一只用于科学研究的老鼠,科学博士给它做了提升智力的手术,手术后它变得异常聪明。

“我”在接受智力测试时和老鼠一起进行人类发明出来的走迷宫游戏,结果“我”无一例外输给了老鼠,游戏过程中“我”和老鼠成了亲密的朋友。

“我”被选为科学研究的“幸运儿”,做了和老鼠一样的手术,手术极为成功,“我”从人们眼里的“白痴”变成智力超群的天才。

之前教我读写的我最爱的美丽的老师已经跟不上我充满逻辑思维的高谈阔论。

甚至我发现了给我治疗和施以手术的科学博士们知识的漏洞和缺陷,他们甚至在我面前表现出自卑。

以前看不懂书,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我可以扫一眼就能读到一整页书。

我还发现我认识的人中没有一个人像他表面上一样。

我还发现工友们不是喜欢我而是以戏谑我为乐,因为我比他们低能,而我变得比他们聪明数倍后工友们容纳不下我了,集体签名将我赶出了工厂。

我和老鼠阿尔吉侬成了名人,我今后的目标是协助科学家帮助他们解决这项作用于我的技术的推广应用问题。

可是问题严重了,实验鼠阿尔吉侬变了,不再配合人类,异常骚动充满攻击性。它在转变,拒绝在迷宫中寻路,拒绝人类的指令,它的智力在退化,情绪不稳和健忘,很快它死了。

我很伤心,把它埋在院子里,献给阿尔吉侬花束。

很快我也出现了老鼠出现的问题,天才时期自己写的论文,看过的书已经看不懂了,我曾经学得的知识从我身边溜走了,出现了间歇性健忘,衰老的症状,肌体活动受损,行动迟缓。

科学博士们很内疚,但是我不怪他们。

好心的老板收留了我,我又回到了工厂,这次工友们接纳了我,而且对我很好,我得到了他们的友谊,他们为我感到难过,我的房东太太,我的读写老师都很同情我。

我辞职了,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人,就是不想他们难过。

我要去一个没有人知道“我”曾经是一个天才现在却连读书也不会,连字也写不好的地方。

“我”遭受到的一切,从被嘲讽奚落,从智障到迈入天才,被不解排挤,希望破灭重新成为智障,看透历经人性的狡黠也感受到人们本性的善良。

从黑暗走向黎明然后又进入黑暗,领受深刻残忍痛苦的“我”没有就此沉沦,依旧心中有光,没有后悔自己是第一个在科学上做出贡献,这是我为所有像我这样的傻蛋所做的科研手术。尽管我已经不记得具体是什么。

我没有怨恨,原谅所有笑“我”的人,因为他们是我的朋友。

尽管我已经看不懂但我还是要带走几本书,我还要努力认识单词,努力变聪明一点。

最后我怀念我的朋友老鼠阿尔吉侬,希望献给阿尔吉侬一束鲜花。

雨果奖作品《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我一生都在半梦半醒间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68的智障成年男子,自愿通过科学实验成为天才的心理变化历程,及期间所体会的人生百味:我不知道在哪种状态比较快乐,是身为智障但很多朋友,还是身为天才却很孤独?

作者丹尼尔.凯斯对人性、社会关系研究颇深。这个看似简单的自述故事,在身为心理学家的作者操控下,揭示了人性善恶、两性关系、家庭教育、人生意义、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社会、道德内涵。该书先后获得“雨果奖”、“星云奖”。

注:1.该书开头几篇日记错漏百出,错别字比比皆是,语不成句,是作者故意为之,目的是与查理智商提高后的日记呈现明显的对比差距。

2.阿尔吉侬是一只小白鼠,先于查理开始智力科学实验。在实验室里,查理也是一只小白鼠。

主人公查理三十二岁了,是个智障,智商只有68,被父母遗弃,好心的面包店老板收留他多年。他在面包店负责扫地倒垃圾,在店里他有几个好朋友,日子过得快乐自足。但这一切在查理接受手术后改变了。随着智商的提高,查理难过地发现,原来朋友对他的喜欢,基于愚弄他能带来快乐。他很在意的朋友,当他是听话的智障玩偶; 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却非源于对他的喜爱。

查理变聪明后,朋友非但没有为他高兴,反而冷眼相看,恶语相向,欢声笑语不再,他们甚至合力将他驱赶出面包店。

查理默默接受被再次赶出家门的痛苦——他在面包店工作了十七年,此外没有别的住处,没有别的朋友,那里是他与社会的仅有联系。这份锥心之痛是查理朋友们未曾料及的,毕竟他们从未将他当心智正常的人看待。

让自己变聪明,是查理做错了吗?或是 人性本恶,每个人都不希望在别人面前处于劣势,所以宁愿对方是智障以彰显自己聪明? 朋友乔直言查理变聪明后,显得原来智力正常的自己像个呆子。在乔看来,是查理背叛了他们,因而他们有理由痛恨查理。

面包店里唯一没有取笑查理的范妮认为,查理通过后天手术改变智力,相当于亚当夏娃偷食禁果,是原罪。

智慧成了查理和他爱的人之间的离间力。 聪明的查理如登上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很孤独。

幸好查理身边仍有艾丽斯陪伴。艾丽斯是查理的老师,也是她将查理力荐给尼姆教授作为实验品。对查理而言,艾丽斯是他的人生导师、精神伴侣。年纪大约相仿,在查理智力正常后,他向艾丽斯求爱。艾丽斯先是拒绝,理由是查理智力仍在上升期,很快她的智力就会与查理不相匹配。

后来他们虽在一起,随着查理的智力上升至185,他们之间果然出现无法跨越的鸿沟,艾丽斯跟不上他的思维,对他的学识望尘莫及,这使她心生恐慌,她希望情感世界是有可控的、均衡的。

其实不管智力指数如何,查理都真心爱她。只是术后,查理的智力飞速上涨,以至于他的情感发育严重滞后。他第一次向艾丽斯求爱,如情窦初开的少年,手足无措。他们的感情初始如世间许多青葱爱恋,前期女孩比男孩早熟,后期男孩发展迅速,女孩又跟不上,两者始终无法达到势均力敌的状态,这大概是校园恋爱多不长久的原因。

后来查理遇到浪漫画家费依,她自由独立、聪明善良,查理确定自己不爱她,但他需要一段单纯、开放、信赖的人际接触,所以他默许了与费依的性伴侣关系。在这段男女关系中他投入的是肉体而非灵魂,而由于心理原因,他无法与艾丽斯进行性行为,与费依反而畅通无阻,他自认对艾丽斯是忠贞的。

智障的查理记不起父母的模样、名字,他只记得叔叔把他带到面包店,处于浑噩之境的他不曾想过父母待他如何。术后通过梦境逐点记起,他才醒悟母亲非常介意他是智障,并为此感到羞辱,从未接受过真实的他。

以至于后来,母亲顾忌查理继续留在家可能会影响到妹妹的成长环境,不惜以死要挟父亲送他到州立沃伦之家(智障人士收容所)。

母亲强势,好面子,曾带查理四处求医,企图扭转局面让查理便聪明——查理无条件接受科学实验进行智力手,何尝不是童年的心魔,促使 他穷其一生想获得母亲的认可。

同时,母亲及妹妹对他欺辱、无视,给查理留下极大的心理阴影。每次他想与艾丽斯更进一步,突破最后的底线,查理就会出现幻觉,似乎儿时的查理在监视他的行动。这正是童年时家里最亲近的女性对他的不尊重所造成的恐慌。为何他和费依可以?因为他不爱费依,并未将她视为心里最亲近的人。

父亲是查理童年的温暖回忆。 父亲坦然接受查理智力不如人这个事实,并认为他应该自由发展,而非强迫他接受各种庸医的无稽之术。然而在家里父亲明显母亲比软弱,未能为查理遮风挡雨。

结局很悲伤。在查理变聪明后, 他分别去找父母亲(在送走查理后,父母分居),打算告诉他们自己成为天才的消息。可父亲根本没认出他;母亲认出他了,却惊慌失措、神志不清;妹妹倒是表现得很兴奋,因为哥哥是名人了,或多或少可以带给她利益。尽管查理成名前,她们甚至认为查理已不在人世。

查理的一生是个悲剧,从他人生开始就已注定。 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多少人因小时缺失家庭之爱,长大后成为无脚的鸟不肯落地归家。 智障的查理不懂这些道理,他只会在潜意识里屏蔽家人的模样——屏蔽伤痛的根源,但至少那时他认为自己与其他人一样有家人父母;智慧的查理一眼望穿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庭,悲痛地意识到自己承受的亲情微薄,对母亲而言,他的到来甚至是一场宁愿被抹去的错误。

一个没有根的人,找不到生而为人的意义。

在查理拥有智慧后,他陷入哲学的经典问句: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我这样的人生究竟有何意义?

我是谁?大概是世上最多人拷问自己的问句。答案不一而终,有的人终其一生在寻找这个答案。与此同时,也有 许多人不曾问过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只是被动地跟随生活潮水的方向,昏昏噩噩地走过一生,如同未曾醒来的查理。

智慧的查理苦苦地追问,查理到底是谁呢?是曾经的智障,还是如今的天才?他生而为智障三十二年,成为天才只是过去几个月的事。当他身为智障时,对生命有何贡献?即使如今身为天才,可有实现了生命的意义?仅是体现了科学的进步吗?尼姆教授拼命证明自己,又有几分为人类进步之科学,几分为现实利益?

智障的查理未曾想过, 原来每个平凡的聪明人都在营营役役地生活,无休止地追逐名利。 成为天才本身并未赋予他生命意义。意识到这点,促使他跳出个人自艾自怨的困境,致力科学研究,以帮助世上几百万与他一样的智障人士。

然而结果极为讽刺, 智慧的查理穷尽毕生之力,证明了天才查理是个失败的科学实验产品。 他必将沿着阿尔吉侬智力衰落离世的生命轨迹,落寞地回到智障的世界。

更为讽刺的是,当他智力从185回落到正常水平是,艾丽斯主动来求和,认为此刻他们势均力敌,可以继续相爱;当他智力回落到68或以下时,面包店老板重新收容了他,乔也再次像他抛出友谊的橄榄枝。世间欢笑如常。

所以,还是身为智障比较快乐?

主导本次科学实验的尼姆教授,科学夙愿是扬名立万。智障的查理以为他们是无所不知的神,智慧的查理却发现他们不过是一群普通人,企图据此实现人生利益。这个提升智力的实验甚至没有周密的理论依据,没有足够的观察期,教授们短短几个月便企图将该项研究成果推广于世。这种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将科学研究推向功利的发展方向,阿尔吉侬、查理则沦为科研牺牲品。

而且,尼姆教授由始至终没有把查理当人、把阿尔吉侬当生命看待, 只是将他们看作科学新创作的东西,实现利益的工具。查理呐喊:不,我不是你们的产物,在接受手术之前,我已经作为人存在于世。

智慧的查理看破实情后,决定投身科学,以增进人类智慧作贡献,目的是尽一己之力帮助同为智障的其他人。

查理提醒世人,进行智力科学研究, 最不因被忽视的是人性情感的调和 。以人为本,应是最高宗旨;严谨,应是基本态度。

3月到10月,短短的七个月间,查理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故事的最后,查理的自述报告又出现词不达意、语焉不详的错误。他重回智障的世界。该为他高兴吗?他没有更多的挂念,唯嘱咐: 如果有时间,请献一束花给埋在后院到阿尔吉侬。

于查理,天才似是一场荒唐的梦。若再有一次机会,他可愿睁眼醒来看这个浑浊的世间?

                             .end.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