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李可染作品(李可染作品特点) >

李可染作品(李可染作品特点)

来源 剥床及肤网
2024-06-28 14:27:5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李可染作品,以及李可染作品特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可染与儿子李庚、李小可作品欣赏

李可染作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画牛图

李可染画牛图

李可染画牛图

李可染画牛图

李可染画牛图

李可染画牛图

李可染画牛图

李可染画牛图

李可染画牛图

李可染画牛图

李可染画牛图

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两幅拍出了高价。其中一幅拍了2.9亿元,另一幅拍了1.8亿元。

李可染先生对牛和牧童也有很深的感情,创作了一系列的牛和牧童的画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李可染的儿子,李庚,著名画家李庚先生四尺整纸青绿山水画精品一幅,《富春江写生》佳作精品欣赏!

一代国画巨匠李可染先生之子,李庚先生现任李可染画院院长,国家画院研究员,值得长线收藏投资的的名家大作!

李小可,1944年生江苏徐州人,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3年开始随父李可染学习山水,1979年进入北京画院,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并参加日本画家加山又造先生举办的短期研修班,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黄山书画院院长。

万山红遍李可染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如下:

在技法上,积墨加积色,层层积染,塑造雄浑之势。虽然红为画面主调,但墨色依然是重要的背景和轮廓衬托。积墨山水完成之后,再蘸朱砂由浅至深地逐步点染。

可染先生用朱砂如用墨,运用完全相同的笔法和墨法,使得色、墨融合,浑然天成。只见朱砂略浅处,有墨色浮上,中间色调处,则墨色相融,最为明亮处,点以厚重朱砂。整个画面最终呈现出的色调效果颇有明代剔红、剔犀漆器的特点,极为庄重雄浑、古朴典雅。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李可染的山水画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

李可染的人物画画面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万山红遍属于什么画

属于中国画。《万山红遍》为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之作,不凡之处便是作者用了大量朱砂来渲染画面,满目红山,意境非凡,据鉴藏家刘文杰考证,1962年至1964年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可染得到了半斤故宫内府朱砂, 开始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他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两句为情境, 创作了七幅《万山红遍》题材的作品,这是李可染的里程碑式画作。

《万山红遍》一反平时惯用的淡墨画法,集中突出“红色”。这种色调的强烈转变,塑造出另一种崭新的审美境界,整幅画作构成红白黑三色的交响。画家创作使用了名贵的上等朱砂,墨色映衬下,朱砂的红色鲜艳浓烈却沉稳凝重。 《万山红遍》曾反复画过多次,画面基本格局相同,通幅用大面积的朱砂点染,在色彩表现上是他作品中少见的辉煌灿烂之作。

“红色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20世纪“文革”的政治氛围,虽限制了很多 画家的创作空间,但是也成就了相当一批山水画家对“红色”的别样情怀。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极 具代表性,也是其山水画的成名作,奠定了李可染在“红色山水画”的地位。

李可染主要创作什么风格的作品,代表作是什么?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自幼习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代表作品: 《江山无尽图》 《万山红遍》 《一叶知秋》

李可染作品

《一叶知秋》——立轴、设色彩本,67×37cm 四十年代,李可染转向中国画创作时,他的人物画创作表现出更成熟的个人风格,充分地反映了他艺术个性中潇洒放逸的性情。这种风格特色一直保持到晚年,成为其艺术审美表现中与山水画雄浑厚重审美趣向对立统一的一个重要的互补因素。 题句:"正问秋消息,一叶落中庭。" 郭沫若题:"梧桐是秋之精神,清爽二字尽之。" 《万山红遍》——1962年镜框、设色纸本,69×45cm 以朱砂绘万山红遍诗意图,此幅为开篇之作,作于1962年。以后两年又有创作,目前已知的"朱砂山水"作品仅有五件,分藏在私人及美术机构。从艺术上讲这类特别山水创作是李可染从"写境"跃向"造境"的创新,浑然灿烂,极为感人。 题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清漓胜境图》——1977年、152×128cm 江山明澄似镜,两岩景物和江山舟楫皆入影成双。参差错落的房舍,茂郁林丛,还有奇形怪状、千变万化的山峰,好像故意排列在江水两岸,任人观赏。画家用宏大布局,把漓江最令人倾倒的景物一揽子铺展于画面上。 《洗桐图》(1944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三企,可染,一尘不染 65.5×37.2cm) 《棕下老人》(1945年94.4×43.5cm) 《午困图》(1948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可染,莫名其妙,有君堂 71.3×34.3cm) 《鲁迅故乡绍兴城》(1962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李可染 62.3×44.6cm) 《万山红遍》(二)(1964年136×84cm) 《昆仑山色》(1965年 纸本水墨设色立轴 钤印:可染,寄情,河山如画 67×45cm) 《阳朔》(1972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可染 69×95cm) 《山顶梯田》(1974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可染,李 51.3×38.7cm) 《井冈山》(1976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李,可染 129×81cm) 《雨中漓江》(1977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李,可染,河山如画 71.2×48.7cm) 《清漓帆影图》(1979年立轴、设色纸本,60×96cm) 《泼墨山水》(1981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可染,日新,李 68.7×45.9cm) 《牧童归去夕阳红》(1984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李,可染,孺子牛,李下不正冠,陈言务去 69×58.5cm) 《烟江夕照》(1987年68.5×103cm) 《百重泉》(1987年109.6×60.2cm) 《密林烟树》(1988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李,可染,陈言务去 76.5×50cm) 《草原放牧》(1988年77.5×102.5cm) 《雨势骤然晴》(1988年 纸本水墨设色立轴 钤印:白发学童,李,可染,师牛堂( 82.7×52.2cm) 《执扇仕女》(1943)、《布袋和尚》(1943)、《荷净纳凉》(1943)、《放鹤亭》(1945)、《蕉林鸣琴》(1946)、《浔阳琵琶》(1946)、《宋人诗意》(1946)、《暮归》(1946)、《温柔乡里不惊寒》(1947)、《钟馗》(1948)、《柳溪渔艇图》(1960)、《醉翁图》(1947)、《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1954)、《黄山云海》(1982)、《春雨江南图》(1983)、《苍岩双瀑图》(1983)、《黄山烟云》(1984)、《峡江轻舟图》(1987)、《山静瀑声宣》(1988)、《峡江帆影图》(1988)、《密树自生烟》(1988)、《高岩水边人家》(1988)、《暮雨初收夕阳中》、《苦吟图轴》、《榕荫渡牛图轴》、《犟牛图轴》、《雨中漓江图轴》、《山水图轴》等。

李可染作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可染作品特点、李可染作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