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异乡记(异乡记张爱玲) >

异乡记(异乡记张爱玲)

来源 吕安题凤网
2024-06-28 13:53:5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异乡记,以及异乡记张爱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张爱玲的所有作品有哪些?

张爱玲的所有作品有哪些?, 张爱玲的所有作品

中短篇小说 《霸王别姬》《 鸿鸾禧 》《色.戒 》《创世纪》《 花凋》

《倾城之恋》《 多少恨》《金锁记》《 殷宝灩送花楼会》 等

《沉香屑-第一炉香》《 留情 》《相见欢 》《红玫瑰与白玫瑰 》《琉璃瓦 》

〈沉香屑-第二炉香〉〈 封锁〉〈 茉莉香片 〉〈心经 〉〈桂花蒸 》

《年青的时候 》《五四遗事/英文版》《 散 戏》《 不幸的她》(处女作)

长篇小说 《连环套 》《怨女 》《十八春》《 小艾》 《秧歌》

《赤地之恋》

散文随笔 《都市的人生(散文集)》 《太太万岁》题记 《红楼梦魇》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序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被窝》《 秋雨》《 读书报告四则》

《 牧羊者素描》《 心愿》《 华丽缘》《 表姨细姨及其他 “嗄?”?》

《 爱 》《忆胡适之》《 海上花列传序 》

其它《 海上旧梦-人物画集》《 张爱玲语录 》《 红楼梦魇(全本合集)NEW 》

张爱玲的所有作品的题目

你这也太抽象了,她的作品多着呢。

我捡大大来说吧。

《半生缘》长篇》

《怨女》中长篇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秧歌》

《倾城之恋》

《相见欢》

《小艾》

《沉香屑》第一炉香 第二炉香

《传奇》小说集

《十八春》

《流言》散文集

《创世纪》

《情场如战场》剧作

《色戒》

求张爱玲所有作品名,以及时间

中短篇小说 《霸王别姬》《 鸿鸾禧 》《色.戒 》《创世纪》《 花凋》

《倾城之恋》《 多少恨》《金锁记》《 殷宝灩送花楼会》 等

《沉香屑-第一炉香》《 留情 》《相见欢 》《红玫瑰与白玫瑰 》《琉璃瓦 》

〈沉香屑-第二炉香〉〈 封锁〉〈 茉莉香片 〉〈心经 〉〈桂花蒸 》

《年青的时候 》《五四遗事/英文版》《 散 戏》《 不幸的她》(处女作)

长篇小说 《连环套 》《怨女 》《十八春》《 小艾》 《秧歌》

《赤地之恋》

散文随笔 《都市的人生(散文集)》 《太太万岁》题记 《红楼梦魇》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序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被窝》《 秋雨》《 读书报告四则》

《 牧羊者素描》《 心愿》《 华丽缘》《 表姨细姨及其他 “嗄?”?》

《 爱 》《忆胡适之》《 海上花列传序 》

其它《 海上旧梦-人物画集》《 张爱玲语录 》《 红楼梦魇(全本合集)NEW 》

:white-collar./01-author/z/03-zhang-al/zhang_ailing.htm

张爱玲作品典藏全集目录

新浪读书

卷一:长篇小说

半生缘

卷二:长篇小说

怨女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

童言无忌

自己的文章

烬余录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记

谈女人

走!走到楼上去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说胡萝卜

炎樱语录

写什么

造人

打人

诗与胡说

有女同车

私语

忘不了的画

谈跳舞

谈音乐

卷四:散文(39-47年作品)(2)

公寓生活记趣

夜营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借银灯

银宫就学记

存稿

雨伞下

谈画

自序

姑姑语录

论写作

天才梦

代序

中国人的宗教

《卷首玉照》及其他

双声

气短情长及其他

我看苏青

华丽缘

中国的日夜

附记

卷五:散文(52年以后作品)(1)对照记

对照记——看老照相簿

罗兰观感

被窝

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

《嘎?》?

草炉饼

笑纹

卷六:散文(52年以后作品)(2)

自序

关于《笑声泪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表姨细姨及其他

谈吃与画饼充饥

惘然记

忆胡适之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自序

再版自序

卷七:中短篇小说(43年作品)

金锁记

倾城之恋

茉莉香片

第一炉香

第二炉香

封锁

散戏

卷八:中短篇小说(44年作品)

琉璃瓦

心经

桂花蒸 阿小悲秋

年轻的时候

花凋

红玫瑰与白玫瑰

连环套

卷九:中短篇小说(45年以后作品)

殷宝灩送花楼会

小艾

创世纪

留情

鸿莺喜

多少恨

浮花浪蕊

相见欢

卷十:文学评论 《红楼梦魇》

卷十一:译注《海上花开》

卷十二:译注《海上花落》

卷十三:译作《爱默森选集》

卷十四:剧作暨小说增补/张爱玲年表《情场如战场》

五四遗事——罗文韬三美团圆

色,戒

个人最喜欢金锁记和倾城之恋

因为书里的语言可以一句一句的读,

美丽而且穿透人生

能把张爱玲所有作品打包发给我吗

你要的资源,已经上传

请及时下载,如有问题请追问我……

满意的话请采纳吧 ^_^

当然能加分就更好啦

O(∩_∩)O

PS;该资源仅供学习参考,请支援正版.

请问一下,张爱玲的所有作品的名字?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①小说著作作品名称

出版社出版或者发行时间《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霸王别姬》《国光》第九期1937年《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心经》上海《永珍》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琉璃瓦》《永珍》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连环套》《永珍》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花凋》《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红玫瑰与白玫瑰》《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殷宝灩送花楼会》《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等》《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桂花蒸 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留情》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创世纪》《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鸿鸾禧》上海《新东方》第9卷第6期1944年6月《华丽缘》 1947年4月《郁金香》上海《小日报》1947年5月16日到31日《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惘然记》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小艾》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十八春》上海《亦报》连载1951年出单行本《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五四遗事》台北《文学》杂志1957年,收入《惘然记》《怨女》香港《星岛晚报》连载,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6年《半生缘》先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相见欢》,收入《惘然记》1968年《色,戒》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记》《浮花浪蕊》 收入《惘然记》,1983年《小团圆》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1975年《同学少年都不贱》2004年2月台湾皇冠出版社推出了这本小说的正体字单行本作于1973年至1978年之间《同学少年都不贱》2004年2月台湾皇冠出版社推出了这本小说的正体字单行本1973年至1978年之间《雷峰塔》《易经》繁体版2010年9月在台出版《异乡记》 2010年12月1日《雷峰塔》《易经》简体版大陆发行2011年4月 ②散文著作作品名称

出版社出版时间《迟暮》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3年《秋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6年书评四篇《国光》第1、6期1936—1937年《论卡通画之前途》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牧羊者素描》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牧羊者素描》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心愿》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天才梦》西风出版社征文1939年,收入《张看》《到底是上海人》《杂志》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更衣记》,《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公寓生活记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必也正名乎》《杂志》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烬余录》《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谈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小品三则》(包括《走!走到楼上去》、《有女同车》、《爱》)《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流言》《论写作》《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张看》《童言无忌》《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造人》《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打人》《天地》第9期1944年6月,收入《流言》《说胡萝卜》《杂志》第13卷4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私语》《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中国人的宗教》《天地》第11—13期1944年8—10月《诗与胡说》《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写什么》《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传奇〉再版序》1944年9月 《炎樱语录》上海《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散戏》《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忘不了的画》《杂志》第13卷6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谈跳舞》《天地》第14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谈音乐》《苦竹》第1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自己的文章》《苦竹》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流言》《借银灯》中国科学公司初版1944年12月,收入《流言》《夜营的喇叭》《银宫就学记》《存稿》《雨伞下》《谈画》不详收入《流言》《气短情长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双声》《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吉利》《杂志》第15卷1期1945年4月《我看苏青》《天地》第19期1945年4月《姑姑语录》《杂志》第15卷2期1945年5月,收入《张看》《中国的日夜》收入《传奇》增订本1947年《有几句话同读者说》收入《传奇》增订本 《〈太太万岁〉题记》上海《大公报、戏剧与电影》1947年12月3日《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 1954年7月《〈爱默森文选〉译者序》 1964年《忆胡适之》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谈看书》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谈看书后记》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红楼梦魇〉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张看〉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5月《〈惘然记〉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台北《联合报》副刊1983年10月1日、2日《〈海上花〉的几个问题》(英译本序)台北《联合报》副刊1984年1月3日《表姨细姨及其他》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谈吃与画饼充饥》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嗄?”》台北《联合报》副刊1989年9月25日《草炉饼》台北《联合报》副刊1990年2月9日 ③电影剧本标题年份《太太万岁》1946年《不了情》1946年《哀乐中年》1949年《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情场如战场》1957年(改编),1956年摄制收入《惘然记》《人财两得》1958年《桃花运》1959年《六月新娘》1960年《红楼梦》1961年《南北一家亲》1961年《小儿女》1963年《一曲难忘》1964年《南北喜相逢》1964年《魂归离恨天》(为电懋影业公司所写,未有拍成) ④学术论著《红楼梦魇》,台湾皇冠出版社,1977年。《〈海上花列传〉评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1981年。⑤译文作品《爱默森选集》,皇冠,1992年《海上花列传》(汉译英)。《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人合译,英译汉)。《老人与海》1987年(英译汉),台湾英文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张爱玲的诗作品有哪些

:book.sina../nzt/zhangailing/ 这里面有张爱玲的作品,你可以去看看~

张爱玲经典作品有哪些?

作品:

《半生缘》讲述了在三十年代旧上海的一个悲凉的爱情故事。大学毕业的顾曼桢来到一家工厂的写字间做事。同事沈世钧英俊温厚,曼桢和他互相倾慕,渐入热恋。原本平平常常的恋爱却因为发生在灯红酒绿、人欲横流的旧上海,而变得诡秘甚至险恶狰狞。

《红玫瑰与白玫瑰》讲述了留洋回来的振保在一家外商公司谋了个高职。为了交通方便,他租了老同学王士洪的屋子。振保留学期间,有一个叫玫瑰的初恋情人。他曾因拒绝过玫瑰的求欢而获取了"柳下惠"的好名声。王士洪有一位风情万种的太太,她总令振保想入非非。有一次,士洪去新加坡 做生意了,经过几番灵与肉的斗争,在一个乍暖还寒的雨日,振保被这位叫娇蕊的太太"囚住"了。令振保所料不及的是娇蕊这次是付出了真爱的。当她提出把真相告诉了王士洪时,振保病倒了。在病房,振保把真实的一面告诉了娇蕊——他不想为此情而承受太多责难...

《色戒》讲述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女大学生王佳芝(汤唯饰)利用美色接近汪精卫 *** 里的一名特务头子易先生(梁朝伟饰)意图行刺的故事。

《小团圆》可以看作是张爱玲本人自传性的小说,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传奇一生。

《金锁记》张爱玲1943年所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像疯子一样被折磨了30年,在欲望的压迫下,形成了病态的性格,葬送儿女的幸福。“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张爱玲有哪些经典作品

张爱玲的黄金创作期是她跟胡兰成交往结婚的几年。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被哥哥嫁给残疾的姜家二少做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代表文集为《流言》、《传奇》。里面包含了《倾城之恋》、《红玫瑰和白玫瑰》等一系列经典之作

《异乡记》读书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异乡记》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异乡记》读书心得1

作为早年狂热张迷,多年不读张爱玲,似乎该有个解释,却又实在无法解释得清。是那些年读太多伤了胃?是时过境迁不再那么喜欢?扪心自问都不是。

当年读遍张爱玲的所有小说、散文,主要传记,后来连她钟爱的《海上花》也买来读了——在我的阅读史上,此外只有《红楼梦》得到过我同等待遇,不对,曹雪芹的诗作我就没读多少。年少轻狂,还曾在笔记本上写下“不读《红楼梦》与张爱玲者不与之谈文学。”其实我后来跟很多人谈过文学,其中有的人是不读张爱玲的。可见世事多变。

世事确实多变,谁知道会出来个宋以朗,他手里居然有张爱玲的遗作。

《异乡记》,总忍不住当去想象张爱玲一个人辛辛苦苦到处去找胡兰成的样子,大概找着找着一颗心就一点点凉下去,那么聪明的一个女人,着了爱情的魔咒,也是不容易挣得脱的。

文笔还是记忆中的风格,只是由于内容的原因,读来有些凄凉之感,不似从前,是那种繁华底子上透出的凄凉,而是一眼看出来的凄凉啊。

张爱玲的文字有魔性,读了是不容易忘记的。

又及:想起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文章是真的好,不怪张爱玲爱他。不怕男人是混蛋,就怕混蛋有文化啊。

《异乡记》读书心得2

从报上得知张爱玲藏而不发的旧作《异乡记》已出版,到书店寻觅许久,得之,甚是惜读—— 依然的内敛沉稳又不失淡淡的幽默;

依然张爱玲专属的思辨和隐忍;依然只有张爱玲才会有的情短怨长、清风恬淡……

只是,看惯了张大才女溢满小资情调的小说,这回看罢《异乡记》,不禁惊喜:呵,原来张爱玲写散文,写乡村见闻,写日常生活,文风依然那么精致而纯粹!不得不佩服张爱玲,只是一篇未完成的未定稿,其中虽因此而落下不少瑕疵,但瑕不掩瑜,张氏的才华依然跃然纸上,展露无遗,如前所述。只是让人抱恨凄然的是,正读得沉酣,突然中断。括弧中"原稿至此中断"几字更是让人看得深思凄迷。这是张氏的遗憾,确也是那些对其文字惜珍如金之人之大不幸。不幸只于此。然反观前文,庆幸其美而精的文字总算没让爱惜她的人失望,憾恨不能尽享全篇的心情也便得到了缓解。

开篇写动身的前一天到钱庄里去卖金子。所见之景:小房间、小伙计、台灯,物物素质淡雅,俨然一张发黄的旧上海老旧照片。其中描绘钱庄里柜台后两个小伙计的情状后,说:"灯光里的小动物,生活在一种人造的夜里;在巨额的金钱里沉浸着,浸得透里透,而捞不到一点好处,使我想起一种蜜饯乳鼠,封在蜜里的,小眼睛闭成一线,笑眯眯的很快乐的脸相。"不禁心底浅笑。再联想起《半生缘》里顾曼桢初见祝鸿才时对他的评价:"笑起来像猫,不笑起来又像老鼠",仔细琢磨,愈发笑得心窝蜜里透油。想来张爱玲这样开篇即博人一笑的文章真是少见,不负才女之名。

后来还写有一只小羊把饭馆主人家的一篮子青菜吃得精光,俨然一幅儿童出手的水彩。末了说:"我恨不得告诉饭店里的伙计:'一蓝子菜都要经那个羊吃光了!'同时又恨不得催那羊快点吃,等会有人来了。"乡土味甚浓的冷幽默,着实让人笑得不知所起。

还有写乡下人杀猪:"一个雪白滚壮的猪扑翻在桶边上,这时候真有点像个人,但是最可怕的是后来,完全失去了毛的猪脸,整个的露出来,竟是笑嘻嘻的,一小眼睛眯成一线,极度愉快似的。""……有只小黄狗尽管在猪腿底下钻来钻去,只是含着笑,眼睛亮晶晶的。屠夫腿上包着麻袋作为鞋袜,与淡黄的狗一个颜色。""猪头割下来,嘴里给它衔着自己的小尾巴……如同小儿得饼,非常满足似的。"

我想,连张爱玲自己都不会想到,自己这般自然地表露,就是常人难得一见的冷幽默吧。也只有张爱玲,有这么淡然的心境,这么淡然的笔触,对这么淡然的生活,写得出这么趣味横生的文字。这是在其正式发表的作品里极为鲜见的。让人惊喜的还有其中不时透露出来的思辨和隐忍。

她写途中遇见的社戏。末了说:"大约自古以来这中国也就这样的荒凉,总有几个花团锦簇的人物在那里往来驰骋,总有一班人围上个圈子看着——也总是这样的茫然,这样的穷苦。"写汽车在途中抛锚,许多小孩围上来在车身上照镜子做鬼脸。心想:"在美国新闻记者拍的照片里也有这样的圆脸细眼小孩——是我们的同胞。现在给我亲眼看见了,不由得使我感觉到:真的是我们的同胞么?"心里满是乱世流离中看罢欢快画面之后满满的凄凉。写在茶馆里看到三个流亡学生吃完面玩起牌来的面目可憎:"学生们一旦革除了少爷习气,在流泪中吃点苦,就会变成像这样?是一个动乱时期的产物吧,这样的青年,他们将来的出路是在中国的地面上么?简直叫人担忧。"

张爱玲的思辨和隐忍,大抵如此吧。只提出所见之具象,她自有其思考藏于语中,与你似乎关乎不着,但你却不得不深刻反思,是非利害自有你评说去。这样的本领,我想即使是专长杂文的作家,也望尘莫及。然而张爱玲毕竟还是张爱玲,专属于她的情短怨长、凄凄惨惨戚戚照旧还是无法遗漏。看她把嘴合在枕头上说:"拉尼,你就在不远么?我是不是离你近了些呢,拉尼?"是暗夜里难以自持的凄惶和茫然无依。看她把闵先生的招呼撇在耳外,佯装睡着默不作声,只沿着枕头滴下眼泪来。让人疼惜得只恨不能为她拭去泪水,只恨命运的疏离和情感的颠沛流离。看她旁观到闵太太哄怀中哭闹的小孩,感叹这是最美的母爱童话。明白那是她源于母爱的天性和感情流亡的交错下,隐隐的自怜和伤感。

原来,对于爱情,女性永远是最脆弱的,如刚断乳的婴孩贪恋母体的温度。一向坚定清醒如张爱玲者,面对爱情,依然如天下女性一般,执着地奔跑在逐爱的道路上,纵使舟车劳顿,心力交瘁。所不同的是,张爱玲有作为作家的心细如发、敏感多思的天性,没有一路泪眼婆娑,怨怼到底。全程中都是对缺失的乡村生活经验保有的兴致勃勃的新鲜和奇异,这成为日后创作小说的素材。只是不明白,作为一部记游体散文,张爱玲为什么要以"沈太太"自称,以"闵先生"、"闵太太"称随行同伴,俨然创作一部小说?为什么所去之目的地要以"x城"示人不愿直言明说?为什么所寻之人以"拉尼"称之?

《异乡记》作于四十年代张爱玲为情所困时期,熟悉其感情经历的人,不难推测出答案。只是替张爱玲暗恨,爱上那样一个人,到底是幸还是不幸,连写一篇文章都不能昭然于光天之下,以至难以为继,篇中断稿?然而她也知道那是"非写不可"的,否则她也不会始终收藏着,没舍得把稿子扔掉。而对那些珍视她的人,《异乡记》,是非读不可的。其中缘由,你懂的。

《异乡记》读书心得3

张爱玲说《异乡记》是她觉得非写不可的一本书。她以为这本书是大多数人不想看的。我却觉得这是她写的最好的东西。

很遗憾,宋以朗找不到书的下半部分,因为下半部分是张爱玲见到胡兰成以后的事情。我猜测是张爱玲销毁了下半部分。这太可惜了,却也情有可原。

在《异乡记》里,作者叙述了从上海到温州一路上的见闻。她小时候生长在深宅大院里,长大后又生活在高楼公寓里。那次去温州,她才真正有机会看到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生活,离她是那么遥远,遥远的像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对于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她时而惊诧,时而嫌恶,时而怜悯,时而惘然。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当地的村貌地貌,风土人情,她都观察的非常仔细,真让人觉得她生来就是来写书的。

在这本书里,看不到她一贯的尖酸刻薄的文风,也没有她对母亲的怨恨。她的心态出奇的平和。她嫌解手的地方不遮羞,也可以理解,她用惯了浴室洗手间,当然用不惯马桶茅房。她嫌枕头脏,也不能怪她,谁愿意睡在别人的脏枕头上。

要论文学价值,我觉得《异乡记》是她写出来的最有文学价值的一本书。可惜是一个残本。

《异乡记》读书心得4

《异乡记》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连那江南美好山水都是那样的阴冷,也许这正是彼时她的心情所衬。根据历史推断,《异乡记》极有可能是在写1946年张爱玲南下温州寻找胡兰成途中发生的故事,书中的沈太太就是张爱玲本人,而她要找的“拉尼”想必就是胡兰成。她“带着童养媳的心情,小心地把自己的一床棉被折出极窄的一个被筒,只够我侧身睡在里面,手与腿都要伸得笔直,而且不能翻身”“我再哭也不会有人听见的,于是放声大哭,边哭边自问‘拉尼,你就在不远吗?我是不是离你近了些呢?’”“恍惚间竟幻想起来,这屋子他是否到过,自己又能不能在空气里体会到”。

虽然不知道此时的张爱玲究竟有没有意识到她的“拉尼”身边已有他人,但她清楚的是她离他并没有那么近了,她能做的只有拼命加深和他之间的连结罢了。人们总是对快要步入终点的爱情有预见又有期待,预见爱情存在问题的同时又期待可以挽回什么。“他乡,他的乡土,也是异乡”,宋先生隐隐约约看到残稿原名为“异乡如梦”,是否彼时的张爱玲误以为胡兰成是让她心安的本乡,大梦一场后才发现他乡没有变成本乡,只能是异乡。

这部残稿全是关于张爱玲南下温州时的“去路”,住在温州二十多天后的.归途并没有被写出来。显而易见的,归途应该是更加的撕心裂肺。我们也是一样,面对爱情,单是在“去路”上,大概就已经知道“归途”的结果了。其实这样的结局可能在张胡二人秘密结婚的时候就可以预料的到,婚书上的那句“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半部分出自张爱玲,后半部分为胡兰成所写。很显然,二人侧重点并不相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多么美好的愿望,依旧抵不过“时过境迁”“人心易变”。读着《异乡记》,脑海中浮现了黄碧云的那句“太平盛世,个人经历的最大的兵荒马乱不外是幻灭。”

此去异乡,正是张爱玲的兵荒马乱。

《异乡记》读书心得5

高中、大学时读张爱玲的小说散文,惊异并艳羡她尖锐的观察力和语感;如今再读,依然承认她的写作技艺和独特风格,但总有一种坚持要给收入眼中的万事万物找对照的感觉挥之不去,读起来觉得很累并吃力。我以为《小团圆》和《异乡记》的价值,不是文学,而是了解张爱玲为什么成为张爱玲。一个高冷俯视可悲众生的女神,怎么在和胡兰成相处时能坐他大腿上抚摸他的眉毛和眼睛,形容他像头小鹿在湖边啜饮湖水,又为何从来不出远门,宁愿一路颠簸跑去温州找他。对比读胡兰成《今生今世》,大学时觉得他就是个渣男,现在不这么看,也许正是因为他那种从容嬉戏,对谁都自然而然的态度,让时刻处在和世界紧张关系中的张爱玲得以放松。但即使是在去看望他的路上,她依然不肯放过自己的过度敏锐,随时随地都要将周围的一切查验一番,如此,自然最后也不能放过胡兰成。

每次读张爱玲的东西我都很害怕,因为张奶奶的遣词造句实在不在我这近二十年白话文顶礼膜拜者的语言体系之内,每一次出现莫名其妙【就是我现在的输入法完全无法自动识别的词组】却又准确锋利的“自造”词与比喻时,我都深受打击,心灰意冷——这样不熟悉的语言上的隔膜感却又恰恰总命中叙述表达的准心。

时隔数年又一次捧起了张爱玲的文字,还是那样的鲜活,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画面感,捧起书,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文字,而是一幅文字绘制的精美鲜活的画

舍不得读完……这女人!哎!

张爱玲的文字,啧啧;张爱玲的观察力,啧啧;能感到一种心境的变化。开头觉得不是典型的张,因为悲哀过于泛滥,甚至还有点温热;之后就冷却下来了,就又是她了。连自己都是冷着眼看的。

残章都美不胜收,写完一定又是传世作,每个女人的一生,大概总有一次如此义无反顾寻爱的旅途。有过激情便好。为什么观众一定要死死抓住结果不放。爱情的结果只有一种,犹如生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死亡。

一切幻想的实现。故乡风景总昭显在远迢迢的路途间。

《异乡记》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异乡记》(苏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zib4  

书名:异乡记

作者:苏方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页数:296

内容简介:

一部情爱关系游记,由九个短篇组成,以细微的目光和精准的描画,深入探索了形形色色的爱之路途。故事里有年轻的大学恋人,有沉默的多年夫妻,有难于安放的新欢与旧爱,也有困境重重的情人和伴侣。人们一次次上路寻找爱,在一段段亲密关系里寻找安放灵魂之处,却往往只是更加孤独。情到深处,人人成了游子,每一个他者都是陌生的异乡。然而在每一条通往异乡的路上,破碎之心仍将得到修复,彷徨的灵魂亦可再见到光。人们时而回归,时而向前,在为爱的旅途上, 不只找到另一半,也找到重生的自我和灵魂独有的力量。

作者简介:

苏方,1984年生于沈阳,200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临床医学系,正在成为作家,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一些时刻》。

2016年中篇小说《毁灭之路》从1951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五部首奖作品之一。曾在“一个”app、《小说界》杂志等文学媒体发表小说、散文。

异乡记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异乡记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1、

这是一家西式餐馆。一家地级市里的,绝对算不上一流的西式餐厅。它坐落在二线商业街上,门面窄小,装潢得满目金光闪闪。里面灯光昏暗朦胧,墙壁上挂着成块剥落的涂漆。

有气无力的闪光灯“喀嚓”一声闪过,杨立盯着面前唾沫横飞的本地报纸记者门牙间的一抹菜绿,闻着从那一口黄牙里喷出来的口臭,靠着椅背坐得端端正正——为了尽可能地逃开那比马桶还可怕的气息——他用尽了最大的努力,好不容易才让自己笑得热情自然。

身为男人,杨立的枕头底下当然也塞过臭袜子,没准现在还有几只。但是,杨立从没有发出过这种腐烂般的臭味。因此,杨立的女朋友才能够与他拍拖数年。用那烧得一手好菜的苹果脸女孩的话来说,杨立虽然臭,但是只在运动后发发臭。臭得健康,臭得自然。而且,最关键的是,肥皂一擦,莲蓬头下清水一冲,就变得香喷喷。

杨立一边腹诽,一边挂着满面春风,口中将一个一个无聊的问题回答得有声有色。偷空拿眼角瞟瞟桌上颜色艳丽却不新鲜的餐点,……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意思。

此,就是这种,指前面说的。情,感情。可,我的理解是只能够。待,等待,等到。成追忆,成为回忆

只是不用说了吧。当时,俺的理解是此情已过去很久,在追忆的时候。已,已经。

惘然,迷茫,茫然,惆怅的样子。

全句就是:这种感情,只能够等待着成为回忆,只是在回忆的时候已经只能惆怅,很是茫然了。

其实根本用不着深究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除了惘然还是惘然,除了伤感还是伤感。梁启超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有神秘性的。”这份美,这份神秘,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使我们彻痛彻爽。

锦瑟无端,情也无端。佳句流传,我们还会轻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彼时的感动却将是另一番滋味了

个人观点哈,错了表见笑哈

爱之不易,弃之不去

最近在读张爱玲的《异乡记》,一段旅途,一段诉说不尽的执念。

众所周知胡兰成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可是这个渣男却给了张爱玲一生一次的心动,是真的爱上了,她爱的执着,也爱的卑微。

《异乡记》一书中借用另一个人物“沈太太”一角,描述其寻找丈夫的旅途过程,从上海到温州,而这正是张爱玲在1946年头由上海往温州找胡兰成的旅行见闻。

这本书中有段话说:中国人的旅行永远属于野餐性质,一路吃过去,到一站有一站的特产。我从这段话中第一感表示认同,很多时候出门不过是吃吃喝喝,就转站下一个地方,那么在这真正让你留恋的又有什么,好看的风景也就一眼而过罢了。再读我发现这也表达了张爱玲对于胡兰成的一种暗喻,胡兰成是一个风流人物,他不缺女人,而他在上海听闻张爱玲这位才女便对其产生了兴趣,主动请求见面,后来两人便在一起,结了婚,也不顾自己本就有妻室,不久后胡兰成逃避追捕离开上海,在不同的地方结识了不同的女子,就这样,辜负了一个又一个,这就像是去旅行吃美食,吃完了就完了,下一站还有不同的小吃。

在第二章里有一段:拉尼,你就在不远么?我是不是离你近了些呢,拉尼?我是一直线的向着他,像火箭射出去,在黑夜里奔向月亮;可是黑夜这样长,半路上简直不知道是不是已经上了路。我又抬起头来细看电灯下的小房间——这地方是他也到过的么?能不能在空气里体会到••••••但是——就光是这样的黯淡!从这段话中可见张爱玲对爱人的思念,自己是那么渺小无助,想念他,想见到他,试图从空气中嗅到他的存在,深切的感情也不过如此,知道他在那边有了新欢,知道自己也成了他的前妻那样,但张爱玲依旧心存期待,远远来找他。

张爱玲是位才女,是位家世显赫且自己也有一定文学地位的才女,却对胡兰成这样痴心,无可救药的爱上他,即使知道他有家室,可能,爱之不易偏偏在等胡兰成。

这本书写了沈太太从上海到温州这一路的见闻与感受,每到一处,都很细微的观察着身边的人,他们的神态,他们的装扮,刻画的非常细腻,不仅如此,也从中看到了张爱玲的“毒蛇”文笔,很直接明了的对于当下人们及一些事情的看法,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这一路中有悲有喜,她也是很小心的去处事,不难看出她的孤独,千里迢迢只为找到他,多少辛酸也只能在夜晚偷偷的流泪,这一切的一切,他又知道吗?看着别人,看着那些情景,也只能叹道“既是当时已惘然”了。

真心爱一个人,爱着他的不好真的是不易的,张爱玲这样一个优秀独立的女子爱着人人口中的汉奸,那是真爱。即使在最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爱人,换来的也只是一句:你来做什么?再看两人结婚的时候说: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看来这一世不会静好安稳了。可是,即便如此,这份爱,却弃之不去。

胡兰成是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他给了张爱玲爱情,关怀,让这个女人为他死心塌地,一旦爱上,你的不好也好,我只想和你在一起。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爱情,最后却被爱情抛弃,这个孤傲的女子一下子就犹如黑夜里小小的灯泡,随时会被黑暗埋没,她也为她的爱情做了最后的挽回,可还是换来胡兰成的嘲讽。

在张爱玲初见到胡兰成的时候说过一句话: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而在最后离开的时候说:我离开你,我也不会去死,但是从此我就枯萎了。她给胡兰成留下了一笔钱后去了美国,结了婚但没有要孩子,晚年孤独离世。

爱之不易,弃之不去,张爱玲把一生的爱情给了胡兰成,同样胡兰成也像一根刺,扎在她的心里,最后“杀”了她。

异乡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异乡记张爱玲、异乡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