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星堆青铜神树(三星堆青铜神树介绍) >

三星堆青铜神树(三星堆青铜神树介绍)

来源 龙腾虎踞网
2024-06-28 14:13:51

今天给各位分享三星堆青铜神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星堆青铜神树介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三星堆发现1米高青铜神,对研究古蜀文明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最大的意义在于昭告世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在这个遗址里面出土了许多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征的文物,它们自成一个文化体系,被命名为“三星堆文化”。在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的7号和8号两个祭祀坑进行发掘时,考古人员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号坑提取出一座青铜神坛。青铜神坛残高近1米,上部的神兽与下部镂空纹饰的台基目前处于分离状态。这座青铜神坛上半部神兽11日已提取完毕,12日继续提取青铜神坛下半部镂空纹饰台基。三星堆新发掘的祭祀坑距今3000年以上,三星堆新出土编号文物超12000件,接近完整的器物接近2400件。大量铜器、金器、玉器等文物先后出土,这一系列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

三星堆的发现足以说明当时的古蜀人是十分重视祭祀活动的,而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和太阳、鸟相关的文物,则成为了人们考证三星堆人太阳崇拜、鸟崇拜的佐证。在中国古代有“十日神话”,其中记载了太阳是由鸟所托付的,即“金乌负日”,这个鸟指的就是三足乌 ,目前出土的铜立鸟极有可能就是原本立于青铜神树上的挂饰,象征三足乌。 

且青铜神坛的发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古蜀人信仰的研究,还涉及到了其后来的金沙文化。众所周知,金沙文化是对于三星堆文化的继承,在金沙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与三星堆文物相似性极高的文物,如大量的象牙以及青铜立人像。据现有资料推测,三星堆出土的大青铜立人像身份应为祭司,或是当时的上层贵族在主持着祭司仪式,而金沙出土的青铜立人像,也有着相似的职能,且金沙出土的青铜立人像虽体量不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但是他腰部斜插权杖,也足以说明他的身份非下层人民。这说明在当时的古蜀平原上十分重视祭祀活动,且有着共同的太阳崇拜与鸟崇拜。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工艺极其复杂,他们是如何将装饰物固定的呢?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工艺极其复杂,所以有些人比较好奇那个时候如何将装饰物固定的呢?其实我国最早的焊接技术出现在商周时期,而青铜树所在的三星遗址正好就是那个年代的遗址,所以考古工作者们就推定这些装饰物是被焊接上去的,所以青铜神树也是我国古代高科技的代表之一。

一、三星堆青铜树

三星堆的青铜树是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所出土的一种文物,一共出土了八棵,都是属于夏代晚期的青铜器,现在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其中最大的1号神树高达3.96米,树干长高3.84米,它分为有三层枝叶每层都有三根树枝,并且在这三根树枝上面分别站立了一只小鸟,所以每棵树上一共有9只鸟,而神树的下部位,雕刻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龙尾盘旋在上面,仿佛就像一只龙在游动一样,非常的生动并且栩栩如生,神树与神龙的结合就是青铜树显得非常的神秘并且很具有魅力。

二、青铜神树出土碎片上千修复过程极其艰难

青铜神树出土了八棵,据说都是古蜀国的人所制造出来的,那个时候的中原还处于夏王朝统治之下,这出土的8颗青铜树造型非常的奇特,而且工艺很精湛,但是考古人员在发现他们的时候已经碎了很多片,大概有几千片的样子,所以在后期修复这些青铜树的时候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修复的过程非常的艰难,不仅利用了现代高科技3D扫描来进行修复,而且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一些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就是保护好这些挖掘的文物,不会让这些文物腐蚀氧化,而且还利用高科技对进行修复和维护,最大程度上能够保证遗址和文物的安全。

三星堆文化:青铜神树

分类: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解析:

青铜神树

文物名称: 青铜神树

时间: 商代晚期

baike.baidu/pic/4/11457640781352995

文物描述:

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 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干直,树根外露。树干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桠,枝桠端部长有果实,一果枝上扬,果上站立一鸟,两果枝下垂。在树桠和果托下分别铸有火轮。在树的一侧,有一条龙援树而下,龙身呈辫索状马面头,剑状羽翅。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是代表东 方的神木“扶桑”。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高达4米,古蜀先民用它来做什么?

在古人的眼中,三星堆的青铜树并不是普通的树,而是自己的信仰,在古代人民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棵青铜神树高达4米,古蜀先民认为神树可以通天,又是太阳的象征,主要是用来祭祀祭拜,对其十分敬畏。

一、青铜神树的简介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其中修复比较完整的一颗是395厘米,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一个青铜器文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下面是像山一样的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块构成,树侧还有一条铜龙,铜龙造型怪异可怕,龙的爪子与腹部与神树紧密的连在一起几乎合二为一,形象非常生动,栩栩如生,总体呈S型。神树上面是树干以及树枝、果实和鸟,一般都有三层树枝,每一层树枝又有三根枝条,每根枝条上又有短枝,有小圆圈镂空的花蕾,花蕾旁边还有小鸟,小鸟活灵活现昂首翘尾,非常形象生动。神树的根部底座上个有两个人,而且他们双手向前伸似乎手里向前递着什么东西。

二、古蜀先民制作出青铜神树的作用

神树可通天。青铜神树被古人当作神是神树,在古蜀人的意识中,具有通天的功能,类似于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建木可通天可以作为凡人上天的阶梯,通过这段阶梯就可以登天,古人们赋予它的意义是如此神圣。

神树还象征太阳。另有一种研究表明,青铜神树上的神鸟形象是作为太阳的象征,因为古代有一个十日神话,说太阳的运行就是由天上的鸟背负而行的,这是古蜀先民对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的解释或者说想象,有很多文献资料都有关于鸟日同行的图片,三星堆出土的高达四米的青铜神树上就有九只神鸟,如果是用来赋予太阳的意义,那也是可以说得通的。总体来说,青铜神树是古蜀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的反应,认为其具有通天、通神的特殊功能,反映了古蜀先民对神对天的向往及敬畏之情。

三星堆文化之青铜树:古蜀先民为何而造?用意何在?

说起三星堆,可谓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一个灿烂且神秘的分支,它的灿烂在于不仅在考古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还在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吸引着众多研究学者的探索与发掘。而它的神秘,则在于众多出土的不同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特殊器型,以及未见著录的众多奇诡形象,纵使在这几十年间,对于三星堆的研究从未间断,也不断有新的成果出现,可我们依然很难破解三星堆文化,甚至众多学者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不得不说,这段灿烂而神秘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 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而三星堆中,最为神秘也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颗巨大青铜树,这不仅是因为它形体高大,形像奇特,更在于其涵义难明,可以引起很多遐想,有学者认为这都是当时土地崇拜的体现物,外界更是将其与《山海经》中的神话记载联系在一起,可这神树究竟为何而来?古蜀先民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创造了青铜树这样的器物呢?

1986年7月至9月,四川省考古所对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的发掘,出土了一系列令世人震惊的青铜文物:巨大的纵目残缺面具、夸张的立人像,还有碎成千片的神树。

文物出土仅仅是一个开始,清点和修复才是重中之重。

而这些祭祀坑里的文物在被掩埋之前已被人为敲碎、砸扁,燎祭中被火焚烧,然后投入坑内,填土,再层层夯实,因此器物变形、扭曲和破损的程度相当严重,给修复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

而神树出土的现状更是惨烈,主持修复青铜神树的杨晓邬曾经这样说,树干在坑内断成 3 节,树枝残断成 18 节,树座残破为 4 大块,树底盘能拼对的残片为 30 多块。神树上的鸟、果实、挂饰架散布于坑内的残碎片中,几乎无完整性可言”,有些 “埋土层夯紧后导致扭曲变形”,“有的枝干上果实的托柄已经被火烧得呈半熔化状”。

同年底,修复团队正式展开了对神树的修复,历时十年,才将其中最大的一颗修复完整,专家称之为一号神树,修复结束后,1997 年三星堆博物馆正式开馆,青铜神树以不凡的气度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件全世界已发现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一面世,便引起全球学者哗然。

我们现在看到的青铜神树,残高396厘米,下部有一个圆形底座,三道如同根状的斜撑扶持着树干的底部。树干笔直,套有三层树枝,每一层三根枝条,全树共有九根树枝。所有的树枝都柔和下垂。枝条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枝头有包裹在一长一短两个镂空树叶内的尖桃形果实。在每层三根枝条中,都有一根分出两条长枝。在树干的一侧有四个横向的短梁,将一条身体倒垂的龙固定在树干上。

可惜的是,树顶端依旧残缺,因为没有参照物,也没有任何资料记载,残缺的谜团,或许只有等到又一棵一模一样的青铜神树出土,才会真相大白。

关于青铜神树的内涵,目前在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将铜树界定为“神树”,则是共识,而这神树的由来,或许在《山海经》中可找到端倪,在《海内经》中有载:

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 大暤爰过, 黄帝所为。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亦有记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其大概意思是,上古时期,太阳(金乌)的栖身之树,名叫扶桑。

不管是建木或是扶桑,三星堆铜树的形象都能与之对应,而笔者更倾向于后者,三星堆铜树上所铸的神鸟当即神话中金乌(即太阳)的写照。所见的残树铸饰九鸟,可猜测原顶部也有一只,这符合“扶桑”的“上有十日”这一最为显著的特征,当然,这也仅仅是猜测。

可古蜀先民为何造树,用意何在,这也值得我们去探究。

根据民族学的研究,树的崇拜在世界范围内许多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广泛存在,但花了如此精力将信仰创造为青铜“艺术品”的,目前只见于三星堆。

而对树崇拜的实质就是生殖崇拜。

同样也是为了生存,人们希望赖以生存的粮食(庄稼)像大树那样子满果实,获得丰收,于是在春种秋收之时建立神社,施以祭祀,社祭由此产生。

古人称封土祭祀的地方为“社”,而这种祭祀之用的树则被称作是社树。

在《史记·孔子世家·索隐》中记载: 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各有社。

《尚书》中说,大社要植松,东社植橡,南社植桦,西社植栗,北社植槐。

可见社树在中原大地被赋予了如此神圣的意义,人们对其尤为崇敬,甚至不允许随意触动,并将社树视作自己的祖先一般,《淮南子说林训》记载: 侮人之鬼者,过社而摇其枝。

此外,树寿命长的特点被人们所认识,在此基础上,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观念,就与树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不死树、天梯的神话传说便应运而生。

而三星堆神树也极有可能是为祭祀所造,现代学者们还猜测青铜树本身很可能就是一个祭台,是向神灵供奉和祭拜的场所。

在已经复原的青铜树上,不仅有龙有鸟,还有悬挂其他零件的痕迹,这些物件很有可能就是奉献给神灵的祭品。

正如被誉为“人类学之父”的爱德华·泰勒曾经说的: 树木就是祭坛,而丛林就是庙宇……在这种树上,用线悬挂着无数贡品。

此外,还能从二号神树残缺的底座上,找到一些印证:能够看到手部残缺的三个青铜人像(可能是祭司)。按照出土的其他青铜人像推测,这三位“祭司”很可能双臂前伸,手持璋、琮之类的礼器。

这明白地向我们展示了青铜神树作为祭坛的宗教意义,“社树”的含义不言而喻。

这其实是一种神崇拜,或者说是自然崇拜。

人类最初的宗教是自然发生的自然崇拜,主要是针对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因此世界各地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太阳崇拜。

人类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阳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世界上的太阳崇拜有五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和南美的印加文化。

上古时期的蜀先民同生活于其他地域(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的人们一样,在日常生活方面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祭天、祭地、祭自然、祭图腾、祭神灵、祭祖先,以此求得护佑,获得精神上的力量,以维系团结,维系社会。

母系氏族出现之后,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又抽象为“图腾崇拜”,三星堆神树上的铜鸟,或被视作太阳的图腾。

三星堆神树上盘踞的龙同样引人思考,龙的形象在古人心中可谓无比崇高,这其实还是上古时代,龙孕育之初时的意识形态的延续,而龙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

人类产生之初,只会追逐自然生长的蔬果等食物。

之后,随着组织和协作的能力逐渐加强,人类于是开始狩猎。进入狩猎时代,可以说“龙”的产生温床也就想成了。狩猎活动经验的积累,让人们对动物认知夹杂着幻想,人类文化此时也进入了“万物有灵”的时代---龙就是这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展现。动物们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可以蛰伏而届等等的奇异能力,让人们开始崇拜与向往。

古人对蛇、鳄、鱼、猪、马、牛、鹿等诸多动物超能力的向往,对雷电、云雾、虹霓、龙卷风等多种天象的畏惧,融合交汇,便产生了龙。水利神和农业神,以兴云布雨、司水理水为天职,以天下人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兼而有之,怎能不被崇拜?

老百姓敬畏龙,是希求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而古代天子皇帝也以龙作为图腾,以龙袍加身,也怀着国泰民安的希冀。

龙,则是以一种天神的形象出现,古人祭天,除了缅怀先祖外,绝大部分仍是祈求风调雨顺,对“天”和“龙”的崇拜其实是部分重合的。

事实上,除了神树和神鸟,三星堆同时也出土了虎、蛇、鱼等造型的考古材料,这说明古蜀先民和许多早期的原始文明一样,有着广泛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

对于古蜀先民造树的用意,如今我们大概不能全然了解,但数千年后的今天,当“神树”重新挺立在蜀地,或许也为我们揭开了华夏文明起源探索的新篇章。

当然,此话并非无稽之谈,自古至今,中原的汉族对于历史的认知是以自我、以“中原”为中心的,即除我之外,四面皆为蛮夷。

这种自我意识,大大局限了文化流通,现代考古学家花费近百年的研究成果,一次次颠覆了我们的固有认知。

我们可以知道,除了夏商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阶级政权和功能分区明显的大型城市。

我们也可以知道,除了中原,在东南沿海和蜀地所谓的“蛮夷之地”上,青铜文化和玉文化也有着独特的风格流派,他们的工艺水平甚至还超越了中原地区。

我们仍然知道,人类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原始宗教、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而在商周时期已经形成的非常完备的祭祀制度和体系。

当然,除了中原,除了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地,还有更多地方,藏着我们不知道的文明。

我们将越来越清晰的知道,五千年华夏文明其实是多重起源,多区域文化的发展和扩张促成了华夏文明的最终形成。

三星堆3号青铜神树或为扶桑树,扶桑树是种什么样的树?

三星堆的出现,让人们见识了一个全新的古蜀国文明。而在三星堆当中,最出名的文物,莫过于青铜树。青铜树有很多,最早出土的是1号树,在1986年被发现,出现在三星堆遗址的2号祭祀坑,树高达396厘米。2019年发现的是3号青铜树,专家们开始对起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有考古专家认为,它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扶桑树。

扶桑树其实是一种传说,它在《山海经》里有记载。据说是一棵神树,上面住着十个太阳,每个太阳轮流当值。

1、3号青铜树

三星堆遗址,是证明古蜀国文明最有力的证据。这个遗址,已经被发现很多年了,其中出土了很多青铜树。最有名的莫过于1号青铜出,在1986年被人们发现,如今已经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过除了1号树之外,专家们还陆续发现了很多青铜树。

如今被称为最像“扶桑树”的,是其中的3号。这棵树专家正在修复,虽然没有完全修复,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它和记载中的扶桑树最为相似。

2、扶桑神树

扶桑树是传说中的一种神树,它可上达天庭,贯穿天地人三界。后来大羿射日,把树给弄坏了,以至于天地人三界不能互通。根据《山海经·海外东经》和《山海经·大荒东经》的记载,它是金乌休息的地方。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简单来说,扶桑树是两个桑树组成,这两棵树相互依存。而在树上,挂着太阳女神的十个孩子,也就是十个金乌。金乌们轮流当值,其中一个金乌工作的时候,另外九个就在树上面休息。

3、其它记载

除了《山海经》之外,其它地方也有相关的记载。比如说《海内十洲记》、《玄中记》,里面都有关于扶桑树的记载。无论是哪一种记载,都和太阳有关系。甚至在一些画像中,还出现了扶桑树。只不过各种记载的扶桑树,外观有所不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是偏向于《山海经》的。

而扶桑树和后羿射日的传说,也有一定的关联。据说扶桑树上的金乌,有一天全部出动,搞得民不聊生。于是人间出现英雄羿,射掉了其中九个,于是天空中就只剩下一个太阳,每天出来工作。

三星堆青铜神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三星堆青铜神树介绍、三星堆青铜神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