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郭太后(郭太后郑太后有什么恩怨) >

郭太后(郭太后郑太后有什么恩怨)

来源 触目伤心网
2024-06-28 14:19:5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郭太后,以及郭太后郑太后有什么恩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宫心计》之郭太后——生时多风光,死时就有多凄惨

《宫心计》第一集中,太后甫一出场,我们就能看得出来,这真是个千尊万贵的主儿。

吃的是司膳房制作的精美点心“玉露团”;装茶汤的杯子是司设房精雕细刻的“琥珀雕花琉璃杯”;头上插带的是司珍房特意制作的“凤凰朝日”金钗,单单只是凤目上的那颗夜明珠就已经价值连城了;而身上所穿的,是司制房一众绣娘日夜不休精心炮制的一件“凤凰吉利锦袍”。

“凤凰留住金钗,锦袍绣满百花”,这身耗尽四房精力的行头也只是为了太后要去赏花而准备的。可见,太后在宫中的地位有多显赫。(我是@天蝎爱看剧 ,文章只可阅读,严禁抄袭!)

太后高贵美艳,虽然成为太后,青春不再,但是因为保养得宜,容貌依旧动人,只是多了几分成熟的风韵。

只要她一开口,就有无数宫婢下跪听旨,任凭差遣。是啊,作为皇上的亲娘,在后宫之中自然是第一人,而且太后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凌厉劲儿,再加上她的强势管制,让人心生敬畏,不敢造次。

时光荏苒,这个要风得风的女人从郭太后成为了太皇太后。依旧高处不胜寒,依旧强势威严,在宫中的威信更高了。

太皇太后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和别人平起平坐。在她心里,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其他人等不过都是自己的奴才罢了。

马元贽的狼子野心让太皇太后又成为了郭太后。他谋逆造反,杀害天子,又故意扶持“痴儿”李怡登上皇位,太皇太后怒不可遏,根本不愿承认这个皇帝,更加不愿让从前的“洗脚婢”郑太妃和自己一同掌管后宫。可是马元贽手握重兵,她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李怡一步步登上帝位。

她心有不甘,故意在朝堂之上用棘手的国家政事来为难李怡,没想到李怡神智清明,对答如流,满朝文武百官无不佩服,她更是大惊失色,原来李怡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装傻隐忍。那一刻起,她不得不成为郭太后。

郑太后为皇帝生母,自然成为名正言顺的后宫掌权人,心高气傲的郭太后怎么能咽的下这口气呢?从前自己身边的宫婢、自己一直欺凌侮辱的郑太妃,现在竟然坐到了自己头上,还如此心安理得,这让郭太后十分恼火。

郭太后开始三番五次的在后宫生事。

当她得知是阮翠云教给李怡装傻保命,而刘三好亦曾经换走毒药救过郑太妃母子,全因她二人,郑太妃母子才能躲过自己的一次次暗害,从而保住性命回宫夺权,郭太后心中恨极了两人。

她拿着一支金钗问责阮翠云和刘三好,说她们做的金钗是次货,根本没有把她放在眼里,更是让两人互扇耳光,以泄心头之怒火。

幸好郑太后及时赶到,救下了两人,郭太后明白后宫权责已经转移,对于郑太后,她虽然鄙夷不屑,但到底心存忌惮,风水轮流转,她的威严已经不复从前,只能恼恨拂袖离去。

没过多久,阮司珍无故中毒,令后宫众人惶恐不安,人人都以为是郭太后下毒暗害,郭太后隐忍不发,却在郑太后想要问责自己时,以国祚后代起誓证明清白。不仅如此,她还趁机调转枪头刁难郑太后,责备她管制不力,竟然让后宫出现如此阴损之事,言辞犀利,想要重新夺回权利。

面对郭太后的咄咄逼人,郑太后不卑不亢,不再像以前那样唯唯诺诺,她联合尚宫局一道彻查,终于发现了下毒之人竟然是掌管司设房的胡素恩。

胡素恩因为嫉妒阮翠云的才干而生出了害人之心,而当时力荐胡素恩出任司设一职的,正是郭太后。

郭太后本想借阮翠云中毒一事刁难郑太后,从而夺回权利,没想到苦心经营一番,最后却打了自己的脸。她无言以对,努力保持着高傲矜持的模样,信步走出了尚宫局。

郭太后心中对于郑太妃母子的恨意从未消失过,在她看来,一个洗脚贱婢生出的儿子,怎么能跟她高贵的血脉相提并论呢?李怡只不过是被马元贽拥立才能登上皇位,根本就名不正言不顺。

得知李怡要为先帝宪宗驾崩后,穆宗继位时的一众被冤将领平反时,郭太后怒不可遏,手捧先帝灵位来朝堂指责李怡,说他不敬先皇,不忠不孝。李怡胸有成竹,侃侃而辩,根本无惧郭太后所言,而满朝文武更是臣服于李怡,根本无一人站在郭太后身边。

郭太后这才感受到了什么叫“大势已去”,激愤之下,她登上了勤政楼想要自戕,让世人都以为是郑太后母子逼死了她。

在姚金玲的阻拦下,郭太后没能一死了之,她发髻凌乱,状若疯癫,满口诅咒之语,郑太后下令,将她送去了上阳宫。

凄清孤寂的冷宫之中,郭太后失魂落魄的坐在榻上,心中无比悲凉。

想当年,自己曾是三朝的太皇太后,尊贵无双,呼风唤雨。人人都得听命于自己,无一人敢违背。可现在竟然落得如斯田地,头上没有了金钗翠环、身边无一人可使唤,再也不复从前的尊荣华贵了。

郭太后心灰意冷,伤心落泪,却不想马元贽特意来到上阳宫对自己冷嘲热讽,在她心里,马元贽就是一个卑贱至极的阉人,而自己是金枝玉叶,怎么会让这样的下等人来作践自己呢?

郭太后收起心酸,言语咄咄逼人,专戳马元贽的痛处,马元贽怒不可遏,一把将她推向柱子,郭太后受到强力撞击,当场而亡。曾经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最终在冷宫凄惨死去,而且死在了她最看不起的阉人手上。

我是@天蝎爱看剧 ,期待你的关注!

太后系列之唐朝郭太后,郭子仪孙女,为何当了五朝太后还想自尽?

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李郭两家似乎存在近亲结婚的问题,不过当时的人可不在乎,表亲之间通婚是正常的。更何况为了表恩宠,郭子仪后代与皇家通婚是必须的。

我们说的这个郭太后是升平公主的次女,真实姓名已不可知,只能称为郭氏。成年后,郭氏嫁给广陵郡王李纯为妃,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从辈分上排,郭氏应该是李纯的姑姑,但这没有影响到两口子的恩爱。

李纯即位后,郭氏成为正妃。奇怪的是,李纯一直没有立皇后,按理说,郭氏无论哪方面都完全可以胜任。从后来立太子的经历来看,李纯有可能是不想让郭氏及其背后的势力,过于坐大,影响到皇权。但他的这番打算是徒劳的。

郭氏的儿子李恒,并不被李纯喜爱,他有点换太子的打算。虽然他是皇帝,但这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做主的。立太子向来关系到国本,对于李唐来说,更是如此,谁让他家玄武门之变太多了呢?

唐宪宗李纯只当了十五年皇帝,李恒继位,成为唐穆宗。郭氏被奉为皇太后,跳过了皇后这一级。李恒对母亲非常孝顺,只是命太短,四年之后便驾崩了。年幼的太子李湛登基,有人提议郭氏临朝称制,辅佐太子理政。

郭氏坚决不同意,愤怒地斥退了提议者。她不愿意仿效武则天,参与外廷事务,让外廷选择重臣辅佐太子。于是,李湛的生母王氏成为皇太后,郭氏又被奉为太皇太后。

可是,仅仅三年后,李湛被宦官杀害,宦官又拥立李悟为监国,李悟不肯服从宦官,很快也被害死。郭氏出面,下诏迎立李湛的弟弟李昂继位,李昂的母亲也被奉为太后。这样一来,宫中有了三位太后,以郭氏为首。

李昂做了十三年皇帝,死后由其弟李炎继位。六年后,李炎又死,唐宪宗李纯的十三子李忱出人意料地继位,成为唐宣宗。李忱是只比郭氏小一辈,比前几个皇帝都大一辈。

看上去是不是觉得有点乱?咱们来捋一捋。郭氏的丈夫宪宗李纯死后,一个儿子、三个孙子先后继位,唐宣宗则是三个孙子的叔叔,他是被宦官以“皇太叔”的身份推上位的。论辈分,郭氏从太皇太后又回到了皇太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唐朝中后期的皇宫里说了算的是宦官。郭氏的丈夫李纯对此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任命亲近宦官掌握神策军,即朝廷禁军。使得宦官能够凌驾于皇权和文武大臣之上,废立皇帝。

李隆基手下的高力士虽然也有军权,但京城里还有其他军队,相互可以制衡。唐宪宗之后,神策军一家独大,谁掌握住军权,便无人可制,连皇帝都不行。

前面一儿三孙对郭氏都非常尊敬,李忱则不然,他的生母郑氏原是郭氏的侍女,现在两人平起平坐了,郭氏心里自然不舒服。李忱对郭氏的供养也比以前少了很多,他大力削减宫内开支,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一段兴旺时期,被称为“小太宗”。

但是对郭氏来说,待遇下降了,皇帝也不来请安了,心中的失落感是无法言语的。有一次,她重新登上勤政楼,眺望美景时,不知道是不是勾起了对往日盛景的怀念,竟然想跳楼自尽,左右侍从赶紧拦住,才救下她一命。

宣宗李忱听说此事后,很不高兴。当天晚上,郭氏便在兴庆宫突然去世。朝廷议定她的谥号为懿安皇后,享年六十九岁。经大臣王暤的力谏,郭氏的神主祔才被归祭于太庙,这时候已经是唐懿宗时代了。

郭太后历经五朝,后世对她不愿临朝称制颇为赞许。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郭氏肯定已经见到了宦官对皇权的侵蚀,与其做一个名不副实的太后,还不如落个清闲。只听说傀儡皇帝,傀儡太后倒是很少见到,

《军师联盟》曹睿为什么杀郭太后?

《军师联盟》曹睿杀郭太后是因为曹睿怀疑郭太后杀了自己的母亲。

曹睿即位之后,对养母倒也颇有孝心,对郭家屡加封赏,成为皇太后的郭女王仍然节俭,仍然对外戚严加管束。然而这段母子相欢的日子没过很久,曹睿从小就对母亲的屈死耿耿于怀,一直想要追究底里,最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代替甄洛为皇后的郭女王。

曹睿自然对养母心怀忿恨,又找不到什么真凭实据,便屡屡哭着追问郭太后,自己的母亲到底是怎么死的。郭女王未见得是谗害甄洛的人,可是她却是甄洛之死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她无法为自己洗清。曹睿勃然大怒、杀机顿起。

青龙三年(235年)三月,郭太后终于被自己的养子曹睿所逼,自杀身亡。时年51岁。 据说,甄洛当初被丈夫赐毒酒自尽之前,曾经将曹睿托付给李夫人照顾。郭太后死后,李夫人告诉曹睿说,甄洛因为被谗言陷害,所以曹丕对她恩断义绝,非但没有为她依礼大殓,反而将她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曹睿听了李夫人这么一说,更是又伤心又愤怒,于是传下命令,将郭太后也照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模样殓葬。郭女王就这么死了,但是曹睿有胆子逼死养母,却没有胆子昭告天下,他只敢背地里指挥殓葬官员,当着满朝文武,他还要做孝子,郑重其事地为郭太后举殡表演孝道。

历史上郭太后结局

郭女王(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即文德郭皇后,名不详,字女王,曹魏王朝第一位皇后,祖籍安平广宗。

郭氏少年时父母双亡,丧乱流离,29岁时被比她小3岁的曹丕纳为妾,深得宠遇,然而始终没有生下子女。后来曹丕即位魏王,册封郭氏为魏王夫人。曹魏建立,曹丕为其特设贵嫔位,位次皇后。

黄初三年九月初九,曹丕在许昌立她为后。郭女王做了四年的皇后,后曹丕病笃驾崩,由太子曹叡继位,郭女王成为皇太后。八年后逝世,谥曰“文德皇后”,葬于魏文帝首阳陵西侧。

唐朝是否有郭太后这个人 郭太后是谁

唐懿安皇后郭氏,华州郑县人,她是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她一生历经了穆宗、敬宗等七代皇帝,其中的五朝,她的地位极其尊贵。

郭氏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也是升平公主的女儿,唐代宗李豫的外孙女,唐德宗的外甥女,唐顺宗的表妹,可谓身家显赫,是个不折不扣的皇亲国戚。

因此,她嫁给了唐顺宗的长子李纯。因为家世显赫,得到了李纯的宠爱,先后生下了三男一女。

宪宗始终不立郭氏为皇后

806年,顺宗驾崩,李纯继位,也就是唐宪宗。册郭氏为贵妃。5年后,太子李宁去世,宪宗皇帝立郭贵妃的儿子李恒为太子。这个时候,按照道理,郭贵妃应该被册封为皇后,而群臣也多次进谏让宪宗立郭氏为皇后,但是我们知道,唐宪宗一生执意不肯立后,总以各种借口推辞,有说他不想让皇后管,就可以在后宫追求“性福”,也有说宪宗吸取前面几位皇帝的教训,比如武后,韦皇后等临朝称制,就不再立皇后。郭氏身家显赫,宪宗怕她做皇后以后外戚揽权,就一直没有答应。而TVB《宫心计》里演的是说因为郭太后当年的洗脚婢郑氏被宪宗宠幸了,宪宗很喜欢她,所以一直不肯立郭氏为后。这个可信度较低。

唐敬宗登基之后,尊祖母郭氏为太皇太后。不过好景不长,唐敬宗在位2年就被宦官杀害了,终年18岁。当时宦官霍乱朝政,内外震惊,郭太皇太后立马下诏,立敬宗的弟弟李昂继位,就是唐文宗。尊生母萧氏为皇太后。因为当时有太皇太后郭氏,皇太后萧氏,还有敬宗的生母皇太后王氏,所以后人称之为“三宫太后”。

840年,文宗驾崩,他的弟弟李炎继位,就是唐武宗。仍然尊郭氏为太皇太后,而三宫太后还是受到了武宗的孝养。

曹睿为什么杀郭太后?

曹睿要杀郭太后是因为他认为是郭皇后害死了自己母后,曹睿继位后,开始对养母郭氏也颇有孝心,但曹睿对其母亲的死自小就耿耿于怀,要一查究竟。曹睿后期逐渐变得颓废,终日歌舞升平,几乎全部是祭奠其母甄氏,郭太后前去说服曹睿,却遭到质问,最后曹睿将所有的指责都推向郭氏。

曹睿于是对郭氏更加憎恨,有苦于找不到证据,便屡次哭着问郭氏自己的亲生母亲是怎么死的,郭氏每次也是无言以对。曹睿分析郭氏是甄氏死后最大的受益者,而郭氏又无法为自己洗清冤屈,因此异常愤怒,于是曹睿便起了为母报仇的杀心。

曹睿杀郭太后之后掩饰事实

郭太后是曹叡的圣母皇太后,曹睿杀死她,要背负“弑母”罪名,这个对曹睿政权合法性是致命的威胁。曹睿为了掩盖“弑母”罪名,对外宣称郭太后是病死的,然后把郭太后被发塞糠,草草下葬。

曹睿埋葬郭太后,为了掩饰弑杀母后的罪名,对郭太后娘家人活着的封官,死了的追赠。曹睿一边封赏郭太后族人,一边在臣民面前装作因丧母心痛,不肯上朝的样子,大臣们劝了三次,曹叡才肯上朝。

唐宣宗时,郭太后到底算不算宣宗的嫡母?

郭氏虽然没做过皇后,但却是宪宗的正妻,毫无疑问就是宣宗嫡母。

历史上没做过皇后的皇帝发妻很多,但郭氏情况特别

其实,历史上很多皇帝的发妻生前都没做过皇后,不过通常这些女子都是在丈夫成为皇帝之前就离世,或者被弃,像郭氏这样情况的确极其罕见。

唐宪宗的结发妻子郭氏,出身太原郭氏,其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汾阳郡王郭子仪,母亲升平公主乃是唐代宗的女儿,出身极其高贵,唐贞元年间嫁给广陵王李纯为正妃,后李纯被立储,郭氏成为太子正妃。

其实按照辈分来说的话,郭氏其实是李纯之父唐顺宗的表妹,李纯应该叫郭氏一声表姑母,不过唐朝时期,皇家这种差辈分的亲戚之间的婚配并不少见。

郭氏为广陵王妃与太子正妃期间,先后生下两子一女,而这三个孩子,都拥有嫡出的身份,也就是后来的唐穆宗李恒、岐阳庄淑公主、绛王李悟。

不过在李纯登基之后,郭氏迎来了尴尬,那就是李纯并没有按照常例册封其为皇后,而是将其册封为了众妃之首的贵妃。

此后,虽然朝臣纷纷上疏要求册立郭氏为皇后,却都被宪宗李纯所拒绝,甚至在郭氏所生的儿子李恒被立储之后,依旧如此,如此就造成了郭氏的尴尬,明明是正妻,却不是皇后。

在唐朝,大多数的皇帝都不愿册立皇后,尤其是武周代唐的风波之后,自唐玄宗之后,直到唐宪宗时期,中间被封后的仅有唐肃宗的张皇后一人而已。

宪宗不肯册立郭氏为皇后,是对于郭氏的母家势力有所忌惮,包括他在内的唐朝后来的皇帝,对于当年的武则天与韦后都心有余悸,再者,一旦皇后册立,那么宪宗就无法在后宫无拘无束宠幸宫女妃嫔,后宫的一切都由皇后执掌。

终究宪宗一朝,郭氏始终都没有成为皇后,在其儿孙登基之后,郭氏直接成为了皇太后与太皇太后,不过到了唐宣宗继位之时,情况又发生了改变。

先帝发妻却不是皇后,被迫与宫人出身的皇帝生母同尊

会昌六年,唐武宗驾崩,然而随即被扶上皇位的却并非武宗子嗣,而是宪宗的庶出子嗣光王李忱,而李忱并非郭氏所生,其生母郑氏原本只是郭氏身边的宫女而已。

原本,郭氏所生的唐穆宗拥有嫡出身份,因为他出生时,郭氏乃是太子正妃,而穆宗膝下三个子嗣,即唐敬宗、唐文宗与唐武宗,都各有子嗣,按照宗法传统均可有机会继承皇位,没想到李忱借宦官支持,以庶夺嫡继承大统,郭氏的亲支子嗣从此失去继承机会。

更让郭氏不忿的是,由于李忱登基,其生母郑氏,也就是郭氏曾经的婢女,母凭子贵成为了太后,明明在宗法上地位最高的郭氏,被迫与郑氏平起平坐。

按照惯例,若新帝乃是庶出,则要尊奉嫡母为皇太后,而生母为太后,倘若生母的地位卑微,即如唐宣宗生母一般,则不得册立为太后,然而宣宗为了自己的母亲,以郭氏不曾做过宪宗皇后为由,执意尊亲母为太后,与郭氏同尊。

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做过皇后的郭氏,到底算不算唐宣宗的嫡母。

其实这个问题,虽然特别,但并没有疑问,郭氏就是宣宗的嫡母。

宗法制中有个规矩,那就是“嫡不可降”,也就是说,嫡妻一旦确立,就不能降为侧室,最多只能将其废黜。

像是后来清朝时期,顺治帝将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降为静妃,是不符合中原传统宗法之制的。

郭氏虽然没做过皇后,但其自始至终都是唐宪宗的元配发妻,她虽然在宪宗时期仅仅封了贵妃,但是郭氏做了贵妃,她的发妻身份一直都在,只要她没有被废,那就没有任何人能够抢在她的前头做宪宗的皇后。

说简单一些,嫡出的名分并不是来自于皇后,而是来自于“正妻”这个身份,皇后更像是一种职业封号,而正妻才是区分嫡庶的关键,郭氏没能成为皇后,只是无法拥有皇后的权柄,但是她的正妻身份没变,她的子嗣就是嫡出,她自己就是嫡,宣宗必须要认郭氏为嫡母。

郭太后离世后,礼部按照宗法之制,要求宣宗尊奉郭太后升附太庙,但是宣宗因生母的缘故执意不肯,因此贬斥诸多大臣,此后直到唐懿宗年间,郭氏的身份才得以归正,但宣宗的行为无法抹去郭氏嫡母的身份,而是宣宗自己有错。

郭太后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郭太后郑太后有什么恩怨、郭太后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