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仿写作文)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仿写作文)

来源 绝口不道网
2024-06-28 13:21:2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及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仿写作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也不疼,可大了那次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放了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么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感谢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得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小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原文!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 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 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就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 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得通顺呢?

苗 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 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 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 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扩展资料:

季羡林的人物生平: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官庄一个农民家庭,六岁以前在清平随马景恭老师识字。

1917年,离家去济南投奔叔父,进私塾读书,学习了《百家姓》、《千字文》、《四书》等。

1918年、1920年,分别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小学、济南新育小学就读。课余开始学习英语。

1923年小学毕业后,考取正谊中学。课后参加一个古文学习班,读《左传》、《战国策》、《史记》等,晚上在尚实英文学社继续学习英文。

1926年初中毕业,在正谊中学读过半年高中后,转入新成立的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此期间,开始学习德语。

1928年-1929年,日本侵华,占领济南,辍学一年。创作了《文明人的公理》、《医学士》、《观剧》等短篇小说,署笔名希道,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1929年,转入新成立的山东省立济南高中。

1930年,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在山东《国民新闻》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方向是德文。在清华大学四年中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

1934年,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应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的邀请,回母校任国文教员。

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协定,报名应考被录取。同年9月赴德国入哥廷根(Goettingen)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师从瓦尔德史米特(Waldschmidt)教授、西克(Sieg)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1937年,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讲师。

1941年,哥廷根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几年,继续用德文撰写数篇论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

【导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练习题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uánzhuànlùlǜ

《水浒传》()传说()绿色()绿林好汉()

二、选字填空

1、访纺妨

()线()问()碍

2、讯迅汛

()速防()审()

三、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彭公案》D《古文观止》

苗苗是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四年级时,她读了罗贯中的(),施耐庵的(),还读了中国古典散文集()和清代侠义小说()。

四、判断题。

1、文中季老所提到的“闲书”指《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等课外书。

2、季羡林先生是主张看闲书的,所以在上课和写作业的时候都可以看。

3、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课外书。

4、“三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中的“三贯通”是指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文理兼备。

5、“爸爸头一回打我”和“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两句中的“打”意思一样。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主要内容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作者苗苗与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就读书的话题展开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访谈录,课文记叙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爷爷的交流访谈,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人感受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感受到了季羡林老爷爷的亲切,幽默与平易近人,还有季羡林老爷爷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的关爱之情。

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可以明白各科都要学好,要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博古通今,才可以适应如今这个多元素的社会,才能为祖国献出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扩展资料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寓意: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表面上课题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和“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长的内容。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和大树在一起说了哪几件事?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主要有四件事情。

《一》、多读些闲书

1、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2、季羡林: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3、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4、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

5、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6、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7、“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羡林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

《二》、三贯通。

1、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2、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3、“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羡林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三》外语早学习。

1、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2、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

3、这个意思是说越早学习外语,基础更好。

《一》、多背诗文。

1、季羡林: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2、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3、季羡林: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4“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羡林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与《语文课程标准(试用)》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这里面既有季羡林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扩展资料:

《一》(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作者:张钫,女,原名张苒,笔名张苗。

1989年1月12日出生于北京,张钫出生于一个文学艺术世家,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和诗人,母亲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张钫自幼对文学、美术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幼年时期起,她就在巴金、冰心、胡絜青等文学大师的关怀下成长。

2001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中记录了她与巴金、冰心、季羡林、臧克家、丁聪、王蒙、胡絜青等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们的一次次精彩的对话,发行了好几万册,在海内外引起相当的轰动。全国几十家电视台和重要媒体,对其做了专题报道。

2003年,受香港《明报》出版社的邀请,她和另外三位内地小作家与文学巨匠金庸先生在香港会面交谈,被港人戏称为四小侠和查大侠“香江论剑”, 会谈后,《明报》出版社出版了繁体版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内增加了她的近作:《我眼中的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荷塘》等文章,在海内外继续引起一定的轰动。

《二》内容简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作者访问名人的对话,包括访季羡林(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访史铁生、访李国文、访丁聪、访黄宗江、访靳尚谊、访曹文轩等。

目录:

小友张苗(代序)

访胡青,老舍爷爷是个“小孩儿王”。

访季羡林,在季羡林爷爷家的那片荷塘前。

访史铁生,两个傻子的“好运设计”。

访李国文,李国文伯伯开讲:《三国演义》。

访丁聪,您为什么永远是“小丁”。

访黄宗江,“卖艺人家”,好老头儿。

访靳尚谊,大画家给我上大课。

《三》文章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就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得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和大树在一起说了哪几件事?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小苗和大树在一起说了三件事:

(1)阅读闲书的问题:说明阅读闲书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

(2)偏科问题:季老教苗苗不要偏科,要做到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

(3)学习外语的问题:季老认为,早学外语比晚学好。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季老认为学一门外语显得尤为重要。

(4)积累古诗文:季老倡导多背古诗文。

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扩展资料: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 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仿写作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