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李逵负荆(李逵负荆故事梗概) >

李逵负荆(李逵负荆故事梗概)

来源 惟妙惟肖网
2024-06-28 08:23:3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李逵负荆,以及李逵负荆故事梗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逵负荆情节概括在线等

李逵负荆写的是:坏人冒充梁山头领宋江强抢王林之女,李逵信以为真,大闹忠义堂。后弄清真相,李逵向宋江负荆请罪,并下山捉拿坏人。

李逵在认识了错误之后,回山向宋江负荆请罪,恰好两个恶棍又送满堂娇回门,王林上山报信,宋江即指派李逵下山捉拿,“将功折罪”。最后,全剧在庆功声中结束。

人物刻画特点

《李逵负荆》充分表现了李逵对受迫害人民的同情和勇于改过的精神。当他听到王林说女儿被宋江、鲁智深抢走,并拿出红绢腰巾为见证时,便怒气冲天地回山追查,对宋江、鲁智深进行了辛辣的嘲弄。但当真相大白后,又马上负荆请罪。作者对这一英雄人物的刻画极为细致、生动。

作者用了较细致的笔法从不同侧面来描写这个莽撞汉子,使这个形象显得丰满生动。如一开始李逵听了王林的哭诉,又见到所谓“证据”,便怒不可遏,回到山寨不由分说便拔斧砍旗,又与宋江以脑袋为赌,立下军令状,显示他嫉恶如仇、火爆而不顾后果的个性。

《水浒传》中李逵为什么负荆请罪?

李逵“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水浒传》第七十三回,当时有两个恶人假冒宋江的名讳从刘太公庄上强抢了刘太公的女儿,李逵路过刘家庄的时候,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一时鲁莽,不由分说就要杀宋江。宋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就提出去刘家庄对质,并和李逵约定以人头做赌注。结果来到庄上,刘太公说不是宋江,李逵不知所措,燕青就教了他这招“负荆请罪”。

在原著里,宋江最后答应李逵将功赎罪,叫他去把那两个假冒的恶人捉来就饶了他,李逵就与燕青一起去捉那两个贼人。

其实李逵虽然性格鲁莽,杀人如麻,但是其实他也有自己的原则,可以说得上是盗亦有道。而且他还会把自己觉得正确的观点强加在身边的亲信之人身上。

就比如说他认为强抢民女是下三滥的行为,所以听说强抢了刘太公女儿的贼人是宋江之后,他就气急攻心,二话不说就要杀宋江。要知道李逵和宋江的关系非比寻常,他对宋江非常信任,对宋江马首是瞻。宋江几次身陷险境的时候,都是李逵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保护宋江离开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如李逵这样的山贼草寇,也会坚守自己心中的正义。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即使大家都知道李逵是一个莽夫,没有头脑,不讲道理,还喜欢杀人,但还是有人喜欢他的原因吧。

水浒传李逵负荆请罪梗概

水浒传李逵负荆请罪出自第七十二回。

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宵闹东京

宋江、柴进扮做闲凉官,同戴宗、李逵、燕青来到李师师家,给钱,与之饮酒,李逵不满而骂。宋江欲让李师师启奏皇上,李师师不懂;适逢此时皇上来了,宋江等三人商议要就此告一道招安赦书,未商量妥,李逵用交椅打倒杨太尉,用火烧李师师家。宋江等先自出城,吴用派人接了。李逵、燕青还在城内。

梁山附近杏花庄开酒店的老王林,被冒称宋江、鲁智深的恶棍抢去了女儿满堂娇。正逢李逵来店饮酒,王林向他哭诉。李逵听了大怒,回山斥责宋江。

宋江为辩明事实,同他下山质对。李逵在认识了错误之后,回山向宋江负荆请罪。恰好两个恶棍又送满堂娇回门,王林上山报信,宋江即指派李逵下山捉拿,“将功折罪”。

扩展资料

《李逵负荆》这是一出用“误会法“构成的喜剧,但并不是一味在“误会”上凑热闹,而是同人物的性格渗透在一起,矛盾的发展合乎情理。剧中的李逵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形象,他是非分明,爱憎强烈,忠于梁山的正义事业,为人坦诚豪爽而又天真鲁莽。

作者用了较细致的笔法从不同侧面来描写这个莽撞汉子,使这个形象显得丰满生动。如一开始李逵听了王林的哭诉,又见到所谓“证据”,便怒不可遏,回到山寨不由分说便拔斧砍旗,又与宋江以脑袋为赌,立下军令状,显示他嫉恶如仇、火爆而不顾后果的个性。

在下山对质的过程中,他因先入为主的成见,对宋江和鲁智深的一举一动都表示怀疑,好像很精明,却在这种“精明”中愈发显出他的憨直与鲁莽,让人忍俊不禁;真相大白后,他懊悔起来,于是装糊涂耍无赖,以保住自己的脑袋。

最终抓住了歹徒,他又得意起来,自诩为宋江、鲁智深洗刷了坏名声。戏剧中性格鲁莽的人物最容易写得简单化,《李逵负荆》却避免了这样的毛病。

《水浒传》中负荆请罪的是谁

是李逵

《水浒传》第73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有两个大恶人冒充宋江,掳走刘太公的女儿,刚好被李逵知道了,李逵不问清事情的真相就要杀了宋江,宋江要求与刘太公对质,李逵说以人头做赌注,结果到了庄上对质,李逵输了,是李逵冤枉了宋江,所以李逵向宋江负荆请罪。

文章简介: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故事在流传中内容细节上颇有异同。这或者同在不同地区流传也有关系。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传》。《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

内容简介:

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九纹龙史进因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发,出于无奈,只得投奔外乡。后来碰到了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二人在酒楼谈天,得知酒楼卖唱父女受当地恶霸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郑屠。事后弃职逃亡,转去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

鲁智深受不了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寺中长老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开封)大相国寺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在偶然的情况下结识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

当朝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贪恋林冲妻子的美貌,设计陷害林冲,诬陷他“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亏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才得以化险为夷。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定计,约集了其他七名好汉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杨志丢了“生辰纲”,不能回去交差,就与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郓城有个好汉叫宋江,他的情妇阎婆惜与人私通。在探知宋江与梁山强盗有来往后,她百般要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奔小旋风柴进庄上,结识了武松。武松与宋江分手后,在景阳冈上打死猛虎,成了英雄,之后去阳谷县当了一名武官,碰巧遇见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

可是他的嫂子潘金莲却不守妇道,趁武松外出,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武松归后察知其情,杀了二人,给兄长报了仇。事后他被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也转去投二龙山安身。

宋江与武松分手后,到了清风寨寨主花荣那里,不久被父亲召回,因被人告发,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幸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江执意要回家探父,又屡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几多曲折也上了梁山。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中好些统兵将领也参加了梁山聚义。最后,梁山共招募了一百零八个好汉,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招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统治者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征方腊。连年的战事,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

水浒传里李逵负荆请罪

《水浒传》第七十三回所写的「李逵负荆」突出地体现了李逵鲜明的正义感。李逵对宋江十分敬仰,但当他听说宋江居然劫夺民女,不由地义愤填膺。也不仔细核实,就闯入忠义堂,「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然后又挥著斧头冲向宋江。 李逵之忠於宋江,是忠於一种「正义」的信念。如果宋江背弃了这种信念,他当然无法容忍。后来查明原来是有人假冒宋江,做此不义之事,李逵负荆请罪,一场激烈的风波终以喜剧的形式收场。 作者通过这一故事,幽默生动地表现了李逵嫉恶如仇的性格,他因鲁莽而产生误会,认起错来也很爽快,绝不拖泥带水,转弯抹角。同时,这一情节也从反面肯定了宋江的为人和梁山义军的准则,可以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望采纳~^___^

李逵负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逵负荆故事梗概、李逵负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