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口论(新人口论金句) >

新人口论(新人口论金句)

来源 初来乍到网
2024-06-28 14:36:12

今天给各位分享新人口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人口论金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新人口论》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1953年,新中国进行首次人口普查,我国人13达6亿多人,预测此后将急剧增长。这引起马寅初的高度关注。经过多年调查研究,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提出了有计划地限制人口增长的建议。后在北大做公开演讲,以此为基础,写成《新人口论》。

《新人口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新人口论》的作者是中国的马寅初。

《新人口论》是中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创作的人口学著作,于1957年7月5日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新人口论》主要是1955年根据马寅初在浙江、上海等地进行的人口调查和中国的国情总结出来的科学预见。马寅初于1957年4月,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就人口问题发表首次演讲,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同年6月,马寅初将自己的演讲整理成文,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并于1957年7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

评价:

《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中国人口问题的性质和表现形式,系统论证了中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必要性,并顶着苏联人口理论的巨大压力,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政策主张。

如何评价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错的。《新人口论》明确指出,《人口论》的那套理论早已破产。马尔萨斯说的“人口几何增长、粮食算术增长”的情况,在工业化社会已经不存在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社会的粮食产量跟农业社会相比会迎来一个飞跃。而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也会下降。

2.人口过多会阻碍工业化进程。

(1)劳动力过于充足会阻碍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

(2)人口过多导致消费多、积累少,不能更好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研究。

(3)为了保障粮食供应,会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间接对工业发展造成不利。

《新 人 口 论》主要讲解了什么?

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首次人口普查,人口达6亿多,这个数字让马寅初感到十分意外——人口增长如此之快,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如果人口负担过重,会拖累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寅初,在此后的基层调研中对人口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代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在浙江小组讨论会上,马寅初提出书面发言稿《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当下就引起了争议,反面的论断层出不穷。无奈之下,马寅初决定先收回发言稿,但他表示自己还要继续进行调研。

1957年3月,马寅初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就控制人口问题作了发言。毛泽东听后表示:“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地生产,这是一种设想。这一条,马寅初讲得很好。”马寅初深受鼓舞。他开始在各种场合宣讲要控制人口,并且建议在控制生育方面实行奖惩政策:生两个孩子应该给予奖励,生三个孩子要征税,生四个孩子要征很重的税。

1957年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马寅初就人口问题作了发言,完整地阐述了关于人口控制的建议。他的发言,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然而,马寅初由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后来,经过历史的考验,《新人口论》最终得到充分的肯定。

本书分别从加速资金积累、提高科学技术、增加工业原料、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中国人口多、消费多,所以积累少,只有对人口数量进行控制,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要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然而,由于人口众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这样实际上是拖住了工业化发展的后腿;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棉花、大豆、花生、蚕桑等经济作物;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少,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做不到,所以“非控制人口不可”。

作者通过晓畅的文字详细阐述了“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最终得出结论:人口的数量不只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数量刻不容缓,否则,日后的问题愈难解决。

实践证明,《新人口论》中的观点极富远见,它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警示,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本书值得每一位有识之士品读。

《新人口论》是一篇卓有见地的不朽之作,马寅初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是基本可行的。马寅初纪念亭从中国人口增长的现实来看,马寅初的人口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本书对掌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该书自出版50多年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们的家庭、生育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是在哪一年

1957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早在1957年2月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对人口问题就提出了一些看法。1957年6月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马寅初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如果不加控制任其盲目增长,势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他主张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行人口普查,掌握全国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举行人口动态统计,在此基础上来确定人口政策,把人口增长数字订入五年计划;

二、宣传晚婚节育采取有效的行政和经济措施,奖励节育,用征税的办法限制多育;

三、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有效的办法,最重要的是普遍宣传避孕。

在此期间,社会科学理论界对人口问题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反右派斗争中,马寅初的观点受到批评,他的许多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被错误地当作新马尔萨斯人口论进行批判。这次错误的批判,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口问题的解决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新人口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新人口论》内容精要:我们翻开这本薄薄的但又分量十足的《新人口论》,便会惊讶于书中的思想与价值竟然与我们的现实贴得这么近。

到21世纪中叶为止,人口问题将一直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当我们谈到中国国情时,第一句就是:人口众多,由于带来的人多地少的矛盾、能源短缺和水资源不足、人口压力产生就业难问题,以及产生了妨碍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提高、住宅紧张、青少年犯罪等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解决人口问题是关系到能否早日实现现代化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马寅初正确地估量了当时人口的发展状况,并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阐述了“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控制人口的数量和提高人口的质量。

这个中心论点解决了这样一个矛盾: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马寅初用具体数字说明中国人口增加的速度。他说,1953年,国家曾经对全国人口进行过一次深入的普查,并且得出中国人口的增加率平均每年22‰。建国以来,国家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如就业的人多了,组织家庭比过去容易了;妇女在产前产后都有休假,加上保健事业的发展,婴儿和母亲的死亡率大大下降;内战消灭了,人口大量死亡的现象已经没有了;还有社会环境改变了,许多尼姑、和尚也结了婚。这些条件都是人口增加得快的原因。因此,他认为中国的人口这样增长下去,50年后就是26亿,因此他主张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遗憾的是,马寅初提出的“计划生育”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真正实施起来。

当我们国家确定“计划生育”这条国策时,西方许多国家都在抓我们的辫子,说我们的“计划生育”是侵犯人权,这种论调,首先没有认真分析我们的政策,其次带有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按照马寅初的观点,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正是尊重人权的一个重要措施。

“人权首先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吃饱饭”,如果我们不控制人口,任人口肆意增长,让更多的人饿死、冻死,那才叫侵犯人权呢!

另外,马寅初还提出了“普遍宣传避孕,切忌人工流产”的观点。

他认为人工流产是应该坚决反对的,要说侵犯人权,人工流产是有点这个意思,但我们要杜绝人工流产,马寅初说,既然已经怀孕,“人”形成了,“他”就应该有生的权利,把他杀掉,就是犯罪。父母杀子女,这成什么话!同时,人工流产对母亲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他还认为,如果赞成人工堕胎,就会把避孕意识冲淡了。

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马寅初当时提出了他的主张,这些主张在那时是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的,是科学的。

第一步要依靠普遍宣传,要破除宗嗣继承观念,破除“早生贵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封建残余思想。第二步,“待到宣传工作收到一定的效果以后,再行修改婚姻法”,实行晚婚,“大概男子25岁,女子23岁结婚是比较适当的”。第三步,如果“婚姻法修改之后,控制人口的力量还不够大,自应辅之以更严厉更有效的行政力量。”

《新人口论》中还提到了“提高人口质量”的问题,原理大家都明白了,但实际上又如何呢?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已经二十年了,人口增长得到了缓解,但不能不看到,真正得到缓解的是城市,因为城市居民文化素质高,观念上、行政上都容易转变和实施,而往往在贫穷的农村地区,“愈是贫穷——人口生产愈多——无法接受教育——愈是贫穷”的恶性循环还在延续。

马寅初强调一定要把质与量配得适当,这一点上对于我们现在的“计划生育”国策不能不说有强调的必要。

《新人口论》中的所有这些观点曾经被说成“地地道道的马尔萨斯主义”,理由是他把人看成了消费者,没有首先想到人是生产者,是“见口不见手。”而实际上,马寅初可比马尔萨斯高明多了,他还对马尔萨斯人口论作了批判。他指出“马尔萨斯写人口的本意,就在于从理论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及政府”;另一个根本不同之所在,马尔萨斯鼓吹用战争、瘟疫和饥饿等手段来消灭现有人口,而马寅初主张从人性出发,科学地引导,使人口渐渐地减少。

马寅初的真知灼见是划时代的,从根本上促成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就这点而言,又有几人能与马寅初相比?

新人口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新人口论金句、新人口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最新文章